畢竟他們都知道,這並不是一場遊戲,他們所見所來往的也並非NPC,而是歷史上活生生存在的人。那些沒有在歷史中留下姓名的百姓,有些可能平安到老,成為他們中某一些人的祖先;有些可能死於疾病饑寒,雖不幸倒也至少埋骨桑梓;而有些人,主動或被迫地捲入秦末大亂,曝屍於戰場,埋骨於他鄉。
基於現代本國的建國理念,保護這些普通人的利益也是政治正確的一種。之前為了是不是維持秦國,阻止亂世的發生就好一場論戰。這種事放別的國家大概都不用吵的,很容易就能達成統一意見,但小袁都知道這事吵了很久才有結果,就是因為亂世人不如狗,無論如何都會有大量傷亡出現。
由秦至漢,三四千萬人口,只余不足兩千萬,銳減三分之一。由漢至晉,人口銳減四分之三。
這就是亂世。讓他們成為亂世到來的推手之一,這個決定真不是那麼容易做下的。
她一個幹活的,還真不知道最後是怎麼達成一致的,反正現在聽說是有預案,但總體上還是儘量推動韓氏起兵。小袁自己推測,可能是因為另一派也推演不出來在秦始皇治下改革成功的可能性,除非他們有本事給祖龍洗腦——大概是沒這本事的。
既然做不到改革,那即使不主動推動,亂世大概也是必然會到來的。有兵仙韓信在,快速推平各方勢力重新統一,反而是件對百姓有利的事——其實這本來也是歷史上劉邦在韓信相助下的作為,如果不是韓信軍事能力出眾,諸侯拉鋸戰再打個十年八年的,人口不知道能不能剩下一千萬。
稟著這樣的理念,建城這種事,就算韓信有這個念頭,都要說服他打消,就跟韓信憂慮的一樣,一旦真拿下西遼河平原,遼西郡沒那個人力建新城,秦始皇卻肯定會從別的地方遷移人口。那也太折騰百姓了,對未來又沒有好處,為什麼不等技術發展起來之後再慢慢做呢。專家組計劃都做好了,不必急在一時。
小高也是隨口牢騷,兩人很快又投入了資料的整理之中。
而在公元前215年的時空中,韓信也召集郡中將領,初步定下了對東胡的戰術:放餌釣魚。
東胡很有幾個在邊境遊牧的部落不老實,逮著機會便搶一波。以前遼西郡主要採取守勢,不是打不過,而是追不上,追遠了又怕後勤跟不上。
當年燕國擊退東胡千里之後,修建了幾段長城,將開拓的北方土地給守住了。
沒有城牆保護的時候,燕國和東胡之間有一大片無人區,不是因為土地荒蕪,而是害怕被胡人劫掠。有了長城的保護,燕人逐漸開始在長城附近的土地上聚居,胡人也在長城外放牧,反而將這片無人區給填上了。人一多,自然會產生貿易,東胡被打老實了之後,雙方的貿易往來還是挺多的。
不過這麼一來,就又有不老實的部族打起了商隊貿易的主意,受到劫掠的主要也是這些商隊。
韓信就打算先摸清楚那幾個當慣了強盜的部族的動向,然後派一支肥羊當誘餌,引來的越多越好,然後脫了羊皮讓他們看看誰才是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