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齊地的田氏到底勢大,他這個外人奪了齊地兩郡,齊人不服,硬是在膠東和琅琊郡各擁護了一名田氏稱王,兩者合兵,試圖將濟北郡和臨淄郡奪回去。而田儋與兩個兄弟也在韓信有意放縱下逃出,攻下歷城,得以喘息。
韓信哪裡會懼他們,從燕地帶來的騎兵更是大顯神威,欒布立下了大功,於陣中擒一王而歸。另一王中流矢死於軍中,齊軍大敗,張肥追擊二十余里,裹其降卒而還。田儋兄弟西向取聊城,也與他們合兵來攻,大敗而歸。好在他們吃了一次虧,已成了驚弓之鳥,在側翼見勢不妙便率軍退卻。這一退,濟北郡不敢待了,直接退到了東郡。
自此,除田儋這一支外,連韓信本來暫時放下的膠東郡也乖乖歸降了,齊地盡歸韓氏。
田儋卻是他有意留著與其他勢力緩衝。要滅了田儋的勢力不難,但東海郡的情形始終是韓信的心事,與母親和韓武相會前他不欲多生枝節,浪費時間。而留下他們,無論秦軍還是趙軍,要來攻齊,都先得滅了田儋才行。
經此一役,田儋應該暫時不敢再來相攻了。他的位置還面臨著秦軍的威脅,要是足夠聰明,倒是該來結好才是。
其時,不過臘月初始,自韓信起事動兵,尚不足兩月。
張良便在此時與他分別,借了齊兵三千,前往泗水郡與同樣已經造反的劉季見一面,找到橫陽君韓成,然後再經東海郡,前往吳縣,為項韓兩家說和。
他與韓川通信不便,很久才能收到回信。這次在行軍途中收到回信,終于堅定了離開之意。
既然都已經說開反秦的心意了,他上次信中便問韓川是否要復韓國社稷,韓川的回復出乎他意料,但似乎又不是無跡可尋。
張良想要扶植的韓國太過弱小,必須依附一個強大的勢力。項氏是他一直看好的,韓川父子的出現又讓他燃起新的希望。
可惜,這個韓國公子蟣虱之後,就是不肯復韓國社稷。韓川甚至表示,他能做齊王,能做趙王,能做魏王,就是不能做韓王。他是讀了那天書史事,心裡覺得,像陳勝和他自己這樣的平民出身,若是最終能得天下,對後世也是個激勵,這才是真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打著韓國姬姓韓氏的旗號復韓,卻沒了這層意義。天書里的世界令他心嚮往之,但他書沒有白讀,多年揣摩思考,也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欲速則不達。現在就想推行那些制度,好心可能反而會辦了壞事。他造反起義,失敗便罷,成功的話,最終還是成為皇帝。
本心來說,叫他放棄帝位,他也做不到。那他不管成功或是失敗,至少要給這世上留下點什麼,不然與隨便哪個王得了天下有什麼不同。貴胄之後,王族血脈,不值一提,就讓他跟隨陳勝的腳步,給後世黎民做個樣子好了。將來韓氏後人不肖,也會有平民奮臂而起,如天書中那些王朝末年的故事一樣,推翻他的子孫吧。
張良無法理解他,但尊重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