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不會排擠張蒼,他比張蒼年長二十六歲,差一代人了,把張蒼提拔起來,自己老死之後也好有人照顧子孫。
嗯,他畢竟已經七十三高齡了,儘管李斯很有幹勁的準備做到八十歲,甚至可以再久一點,但他覺得自己總不至於能活百歲吧,再過幾年,只要不因為改革變法而身死,他就真的要考慮怎麼體面下台了。
李斯現在是這樣想的。
所以他將張蒼安排去了東海郡,那裡是最擁護韓氏的地方,也會是最先變革的地方,他要張蒼到那裡去,帶著眼睛,好好看,好好學,好好想。
張蒼成了蘭陵縣令,荀子曾為蘭陵令,他們也曾在蘭陵求學,對這裡相對熟悉一些。而李由和李成也被李斯塞給了他,並誠懇請託:「看有什麼空缺就讓他們做,哪怕亭長一類小吏也可,實在沒有空缺讓他們做門客也行,叫他們也長長見識。」
兩人都四十多了,還要從斗食之吏做起,如果不是父親的安排,這簡直是一種羞辱。李由還好,李成簡直生無可戀,但也不得不從之。
齊軍並不是一次性從函谷關外撤回。韓信帶著精兵主力先回到齊國,還有大約一半人馬,他交給了鍾離眜緩行,帶上從各諸侯國遷到齊國的人口,所以回來得很晚。
陳伯一家就是這樣隨著齊軍至齊國境內,路上才發現隨行的不僅僅是他們,只不過他們有陳平的請託,得以將車馬併入齊軍運送糧草的車隊裡同行,而其他遷居的民眾則是另行編隊,跟在大軍之後。
陳伯和張負也與這些人攀談過,得知他們都是無地的農夫,去處是東海郡和會稽郡,大概是因為燕地太遠,聽起來就讓人畏懼,所以齊國沒有往那邊招人。
不過具體去哪裡,就要看官府分配了。陳伯打聽下來,如果去遼東,可以分到兩百畝地;如果去東海郡或是齊地就不行了,現在齊國對田地抓得很緊,當地無地的平民尚且分不到地,這些新去的能分地,那也太不公平了。
所以要是去這些地方,他們還是給人庸耕,不同的是,因為畝產增加,他們能分到足夠一家人吃飽的糧食。
遼東太遠也太冷,敢往那邊去的還是少數,多數人仍是選擇了離家更近,聽起來也更熟悉一點的地方,追求的也無非是生活得好一點。
不過這樣的誘惑力就不足了,只有離齊國近的幾個郡縣走的人多,離得遠的,選擇隨齊軍東去的,不是膽特別大,就是家裡有實際困難,著實不容易過下去的人。他們被一個聽起來虛無飄渺的「畝產十二石糧,分一半也有六石」的說辭給吊著,帶著猶豫,也帶著期望,一步步向新的家園走去。
而陳張兩家不一樣,他們不是官府招募的農夫,所以去哪裡完全由自己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