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是歲首也是戰事常興的時候,秦國憑藉的兵強馬壯很快就攻占了魏國的二十座城池,設立為東郡。這本應是高興的事情,但東郡的黔首們似乎受到蠱惑,竟然不顧律法森嚴三番四次地潛逃。
戰國時期拼的就是人口,誰的人口多,誰的拳頭就硬,誰就能成為強國。秦國費力攻占魏國二十座城池,便是為了其中人口。如今城中人大量流亡,於秦國而言不是好事。
「王上既然刁民不識好歹那便殺一儆百震懾不敬之人!」一位朝臣上前請奏,很快就得到了不少人附和,但呂、楚兩派中的要員沒有發表意見。
江寧摸不清這些人的想法,只是聽著殺一儆百的呼聲越來越高,她便知道再任由事態擴散下去,只怕城中平民要遭殃。
趙姬被吵得心煩怒斥朝臣在殿上吵吵嚷嚷成何體統。太後的震怒令朝臣不敢再言,這場爭論不休便戛然而止了。
朝會結束,江寧跟在嬴政身後,望著趙姬遠去的背影心道,在某些時候趙姬的嬌縱反而是脫身利器。
剛回到書房,她便見了早已等候多時的李斯。她無奈地想,得,朝上沒解決的事情是要搬到私下解決了。
嬴政看了她一眼,江寧會意讓服侍在書房的宮人寺人們退下。
「侍郎請坐。」嬴政讓李斯坐在自己對面。江寧扮起了透明人,只管做事其他一概不聞不問。
嬴政:「侍郎應該知道早朝的事情了吧。」
「臣確實聽聞早朝之上諸位大人因為東郡流亡一事吵得不可開交。」李斯又問,「想必諸位大人更贊同按舊法處置這些人。」
嬴政垂眸遮住了眼裡的情緒,只是端起茶杯抿茶的動作,讓江寧知道嬴政現在有多想跟那群不走腦子的大臣對罵。
此事看起來像是普通的流亡,但細細剖析便能發現此事絕非表面上那麼簡單。
一來是自秦國的「義兵制」順利實行下去後,攻城結束後將領會約束手下,平民們也許會驚恐,但時間會淡化平民對秦兵的恐懼。
二來是由卷城安頓演變來的安撫政策也能籠絡平民。在新併入秦國的城池安全後,附近各郡縣的農人們會帶著農具農書向當地百姓傳播農業知識,讓衣食無憂沖淡戰後的恐懼,加速當地人融入秦國。
在這兩個制度的配合下,先前秦國攻占的韓十三城,魏三城以及從秦趙兩國協議中的數座城池的平民們都相安無事地融入了秦國。可為何在制度十分成熟的時候,竟出現魏國二十城大規模流亡事件呢?
「我想大概是有人從中渾水摸魚。」李斯一針見血,「黔首一生少有離開家鄉之時,對外界知之甚少,了解他國之事也是靠道聽途說。若無人引導他們不會如此大規模的逃走。」
他頓了頓繼續道:「且『義兵制』的推開,阻斷了不少人的晉升路,他們耿耿於懷。此時天賜良機,定然要放手一搏請王上復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