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徑賽場是對健全身體的渴望,迪士尼樂園是對幸福家庭的渴望。
沒有得到的,往往就是最渴望的。
「這是一位美國人類學家發表在頂級期刊上的論文。」
郭雪關掉遊戲小程序,打開一個文檔,裡面是密密麻麻的英文和一些圖表。她往下翻了幾頁,找到一句話,用滑鼠塗黑
——[Is what you think you want really your deepest desire?]
你以為你想要的,真的是你內心最深處的渴望嗎?
「美國有一個人類研究機構,集合了許多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等專家,做了大量的考察研究,發現很多人其實都無法準確地回答出這個問題。」
「調查中,有很多人都闡述過這樣的經歷。多年來一直為了實現某個目標而努力,到最後真的得到了,卻發現滿足感甚微,甚至沒有。回過頭來重新審視,有相當比例的人會覺得後悔,發現千辛萬苦得到的,其實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因為存在機會成本,如果追求了錯誤的事,那麼付出的代價很可能就是失去你真正想要的。」
「這就是這篇論文論述的核心。」
郭雪關掉文檔,又打開了一個ppt,內容是對一個計算模型的展示。
「很多時候,人需要處於一種極端特殊的情況,才能發現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但有可能一輩子都碰不到這樣的機會,或者碰到的時候已經晚了。於是研究者們試圖構建一套數學模型,就像人格測試幫助人們剖析性格那樣,通過數學計算來幫助人們找到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對努力的方向做出一定的指導。」
「數學計算?」
第一次聽到,梁煥是甚為吃驚的,「這也能算得出來?」
人這麼複雜的生物,多變而捉摸不透的心理和情感,用一套死的數學模型來計算一個人的需求,這怎麼聽都有點天方夜譚。
「剛才的動畫只是一個最簡單的示例,當然不是那麼簡單就能算出來。」
郭雪將ppt往後翻,「你看這邊的概念設計圖,要想利用這套數學模型,用戶需要進行大量的輸入,要把在各個年齡段對自己產生過影響,或者說印象深刻的事件全都告知系統,讓系統儘可能和你自己一樣了解你自己,那樣才能算得准。」
郭雪向梁煥簡單講解了用戶的輸入範疇,從健康狀況、家庭、家族、社交的方方面面,到詳細地分出幼兒期、學齡期、大學期、社會期等各個階段,各種排列組合後形成分組,而每個分組裡都存在著一系列龐大的題庫。
很容易便能想像出一個畫面:一名用戶面對系統提出的源源不斷的問題,一題一題作答時,幾乎把自己的人生重新遍歷審視了一遍,然後把審視的每一步分享與計算系統。
如果最後的呈現方式像那2D動畫一樣,那麼那輛小車將經歷無數次停頓,無數次選擇分岔路,最終到達某個名為「渴望」的地方。
如果數據的錄入真能做到如此詳實且真實無誤,參照大多數人的思維模式和普世訴求,的確很可能計算出一個靠譜的答案,可是……
「系統所能知道的,頂多和用戶一樣多,怎麼肯定系統計算出的結果,就比用戶本人所認為的更準確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