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臥室內, 他坐在寫字檯前, 在電腦上打開網址。
他把名字拼音的聲母輸進去,創建了一個名為「LH」的帳號,於是, 一個頭頂「LH」字樣的火柴小人跳上了一輛小車。
小車沿軌道往前行駛,時不時暫停詢問問題,這次都是中文,他一一作答。
之前一直按照馬組長的要求, 沒去關注過計算模型的有效性問題, 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開發上,只機械遵從要求說明, 讓怎麼做,就怎麼做。於是自己開發的系統跳出來的這些問題,他和其他測試者一樣感到陌生。
比起最初看到的簡單demo,正式題庫里的問題變得十分具體而細節。
提問方式呈樹狀,從主幹大問題進入,選中了某些選項便會觸發進一步的提問,然後一步一步往下細分,往深了去。
一上來是個人基本信息,著重詢問生理和心理健康相關,細節到做過一次闌尾炎切除手術都被問了出來記錄在案。
接著是原生家庭相關,梁煥一家和睦,許多主幹大問題都未被進一步細問,過得很快。
然後是從幼兒期到各個學年期的分階段提問,幾乎囊括了學習情況,課外活動,同學關係和師生關係中可能出現的任何問題。
答著這些題,看著自己坐上的小車不斷跳過主幹快速地往前行駛,梁煥越發覺得,自己的人生還真挺順利的。家庭和睦,老師喜愛,學有所成,基本上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沒什麼大風大浪。
那時他覺得,可預見的將來,應該也會同樣順利。
小車駛入下一個片區,新一類的問題開始出現,但梁煥沒一下反應過來這裡的問題該歸於哪一類。
第一個問題是:[你家居住在?]
[○城鎮 ○鄉村]
旁邊還有個可以分年齡段作答的[+]號。
選了城鎮後,彈出的問題是:[你家居住的房屋類型是?]
[○筒子樓 ○舊式居民樓 ○高層住宅 ○洋房 ○別墅 ……]
梁煥選了舊式居民樓,下一個彈出來的問題讓他流暢點著滑鼠的手一頓。
[你家有幾戶鄰居?]
一種預感悄然升起,這系統第一次讓他感到吃驚:連這種事都能覆蓋到?
之前一直答得順利,讓梁煥產生了一種自己在這個答題系統里無懈可擊的錯覺,於是他不自覺地站在了一個純測試者的角度,用俯瞰的視角來進行著操作,對這個產品進行著評判。
而這一瞬間,他忽然感到有什麼東西正把自己往裡拽,代入感頓時生成!
他選了[○1],下個問題如期而至:[你喜歡這戶鄰居嗎?]
[○喜歡 ○不喜歡 ○無來往無所謂]
坐在寫字檯前,梁煥對著屏幕發了一會兒呆。
根據前面題目的走勢,他知道,如果選擇喜歡或無所謂,這個大題很可能將直接跳過,後面再不會有問鄰居的題。那樣他可以很快完成測試,而得到的計算結果也一定會是積極正面,讓人輕鬆就能接受的。
但他更知道,不能這樣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