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還要讓這個土豆種子能取代市面上已有的,真是為難人。」
一邊說他一邊抬起頭長嘆一口氣,也不知道哪個對農學一點了解都沒有的安排的任務。
土豆本身三四個月才成熟,而且土豆的種子就是它的塊莖,就兩個月他拿什麼變出那麼多塊莖。
李·不了解農學·部長突然打了個噴嚏,他望望窗外的天也只能猜是天氣太冷。
劉愛軍對此也是深感同情,不過他學的和土壤有關,對此也幫不上忙。
國家當然不會真的讓木教授一個人研究,此時種植空間也開始種土豆,而他們種的土豆出了拿去檢測的樣品,其他全都拿來做種子,方便到時候國家推行優田優種優育計劃。
他們進展都還算順利,研究院則遇上了一點麻煩。
第9章 九
距離研究院獲得兩個機器也有幾天,但這幾天兩個研究小組的研究進度全都卡著。
兩個組被卡著的問題差不多,都和水有關。
研究水汽交換器的小組不知道是什麼結構讓這么小的機器能存儲大量水汽,研究水資源攔蓄器的也是不明白小小的機器怎麼攔截並且存儲大量水的。
難不成說明書上的有誤?或者這兩個機器只是小模型,其實要做大很多。
但這個想法很快被否定。
吳教授犀利的問出一個問題:「如果真的是把機器做大一點就能解決,那要攔截和存儲一條河溢出來的水,那要多大的機器?「
其他人剛才也是實在想不通才說出那句話,現在也反應過來他們太急躁了,研究本來就是急不得的。
把機器做大不能解決,難道是要壓縮水?
理論上來說只要壓力足夠大確實任何東西都能夠被壓縮,但那也只是理論,實際操作的時候根本不可能。
這時有另一個人提供了想法:「會不會是類似於一樣的黑科技,其實水和水汽都沒有存儲在這裡面,這些材料上其實有能把水存到另一個世界的媒介。」
吳教授眼神贊同,雖然這個想法不一定是對的,但是搞研究的就要敢於大膽猜測,尤其是這兩個東西,可能越大膽的想法越接近真相。
於是她拍了拍手道:「很有想法,做研究就是要大膽假設,小心驗證。「
有了吳教授的話,其他人也紛紛說出自己的猜測,其中不少十分天馬行空的,但也不會被指責。
「好,現在你們都說了自己的猜測,那我們寫在紙上一個一個試,把我們現在的技術能夠試驗的全部試一遍,再去考慮我們的技術達不到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