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如果一地百姓連溫飽尚且不足,又怎麼能有餘力欣賞美景?
就比如眼前的皚皚白雪,對達官顯貴而言,不過是遊戲娛樂,但在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孤苦百姓眼中,卻是殘忍和死亡的代表。
所以這首詩看似簡單可愛,但字裡行間都是太平祥和。
周縣令也是這樣想的。
其實還有一點,就是「鮮菱」「白魚」,在場不少人其實也都知道,這兩樣是長江一帶的特產,而周縣令正是那裡的人。
其他「作業」中也不乏類似的手段,但大多阿諛奉承太過,矯揉造作手法拙劣,令人望之生厭。
是故意的麼?
不過看筆力應該還是個孩子,會有如此深的城府麼?
不,或許孩子本人無礙,可他終歸有父母長輩,便也說不準了。
只是那詩中寫的景致方位那樣齊全,添這兩樣進去,又似乎是理所應當的事……
勾起一腔鄉愁的周縣令沉吟片刻,以這首《四時》和孔姿清的佳作為首,點了六篇出來。
孔姿清就在屋裡,不必額外再請,不多時,就有衙役帶了五人進來,老少高矮胖瘦各不相同。
年紀最大的看上去簡直可以當周縣令的爹,年紀最小的……竟這樣小?!
從秦放鶴邁進門的那一刻起,屋裡的笑談便沉寂下去,所有投過來的目光中都帶著詫異。
哪怕不抬頭,秦放鶴也能清晰地感覺到落在身上的注視。
其中有一道視線尤為熾熱,令人無法忽視,秦放鶴便趁行禮起身的動作飛快瞥了眼。
是一位年輕公子,約莫十四五歲年紀,著錦袍戴翠冠,腰系繽紛瓔珞,粉雕玉琢,十分體面模樣,不知是哪家的少爺。
那位小公子對上秦放鶴的視線,愣了下,耳尖微微泛紅,似乎被人當場捉包後有些不好意思。
第13章 鋒芒初露(三)
周縣令竟顧不上旁人,沖秦放鶴招招手,「你來。」
果然是個孩子。
竟然真是個孩子。
還這樣小。
青色的粗布棉襖,皺巴巴的,看著家境便不甚富裕。
不過面色紅潤,眼神明亮,眼底有光,腰杆挺直,儼然是個端端正正的好孩子。
像一株挺拔的小樹苗,周縣令暗自想著。
好像比自家孫兒還小几歲。
這樣小……他不禁再次感慨。
若是書香世家的子孫倒也在情理之中,畢竟自小耳濡目染,原比常人強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