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傳統文章是一團圓圓滿滿雍容富麗的花,那麼秦放鶴的這種文風便如拆開來,直線型排列的標本。
可能不那麼賞心悅目,但足夠簡單直白,能在最短時間內將最多的有效信息鋪開,一目了然。
廣大學子讀到後,頗覺有趣,覺得既然是小三元鍾愛的,必然有其過人之處,私下便模仿起來。
但真正促成這一風潮的還是周縣令。
時下寫條子、奏摺,乃是面陳都喜歡先來一段溜須拍馬的開場白,譬如什麼「近日風和日麗,百姓們各個精神飽滿,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這正是大人您執政有方,上天滿意,方得如此……」等等。
故而拿到文書後,若遇情況緊急,眾人都會非常熟練地直接翻到第二頁再看,一點兒都不會錯過主題。
作為基層官員,周縣令每日要處理瑣事無數,本人又比較務實,就很不耐煩看那些廢話,見了秦放鶴的文章便覺有趣,當即命下頭的人在上條子時也照這個來。
上行下效,本地父母官如此推崇,下頭的人少不得也跟著學。學過之後就發現,確實能提高效率。
一來二去的,竟成了風潮。
就連李先生也曾公然打趣秦放鶴,說如今「秦體」「三元體」倒比秦放鶴本人的名頭還響亮些。
另外,孔姿清大約是與孔老爺子達成了某種協議,他走後,孔家開始像以前給自家少爺送東西那樣,依舊穩定且頻繁地出入縣學。
只是此番帶來的卻不僅有日常的衣食,更多的還是朝廷邸報,並各路可以對外公開的政策變動。
縣學邸報一月一達,但孔家卻能在朝廷邸報發行後的第六天就送到秦放鶴手上,著實令他驚喜。
或許是秦放鶴助推孔姿清拿下解元一事,再次刷新了孔老爺子對他的認知,這一次,老頭兒終於將他放在平等對話的高度。
不是師徒緣分,而是結盟。
由此開始,秦放鶴終於對現存的大祿朝廷有了初步且全面的認知。
一張龐大的立體三維數據圖在他腦海中緩緩成型。
這便是世家大族的真正恐怖之處。
同樣的數據,若換做秦放鶴自己去搜集,可能需要花費五年,十年,甚至更久……
他可以放心去赴與解元的約會了。
第41章 鄉試(五)羊雜麵
轉眼來到天元二十七年。
五月初二那日,李先生上完課,對準備回家過端午節的眾人道:「八月鄉試在即,若有意要考的,記得六月前去縣衙領取名帖並賓興費。六月十五之前縣裡便報到府里去,名額既定,再想考也只好等下一科。」
鄉試要去籍貫所在的府城考,大多路途遙遠,朝廷便根據路程遠近給予應試者金錢補貼,即「賓興費」。
章縣到府城有五日路程,每人到手七兩,包括保銀、路上三餐吃住並置辦衣裳、考試用具等,省著點花還能有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