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的麼,唔……
秦放鶴不僅寫了,還用了自己非常擅長的「首先,其次,再次」格式,修飾過後分階段,層層遞進表達,看上去條理就特別清楚。
當然,這是殿試,不僅要有出色的才幹,也要有賞心悅目的行文,自然不可能直接寫「首先、其次、再次」,一來太過生硬違和,二來也不符合時下人的閱讀習慣,少不得用接近的詞彙和詞組代替,方好與殿試本身完美融合。
最初,他也想過要不要用官場流行的富麗套話,但看到題目的瞬間,他就定下來策略:
這位皇帝也還不大到五十歲,在位多年,明顯仍有進取之心,相較形式,他或許更看重內容。
第一題無疑對應時下日漸興旺的跨國遠洋貿易,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個是術數,另一道則是外交。
尤其是術數,看似簡單,其實陷阱,或者說可以發揮的地方很多。
這是論政,自然不能單純以解數學題的思維考量,考生寫得越具有現實可操作性,得分越高。
首先,題干只說往返,補給呢?
中途船隊的補給呢?
消耗呢?
從哪個港口哪個時節出發,運出去的貨物有哪些,去往哪個國家,能換回來什麼?各處關稅多少?
只有知道這些,才能算利潤。
而這些又涉及到對國家地方產出和港口分布等的地理、稅法……
再者途中兩國交戰,考生為使者,如何協調?
這一題又與前半部分緊密相連:哪兩國?什麼問題?經濟?內鬥?
前者或許可以通過重新建立外貿關係就地解決,但如果是內鬥呢?
若考生聯繫經濟民生深入思考,一味歌功頌德,說些假大空的話,也不過同進士罷了。
秦放鶴一邊飛速答題,一邊在心裡又驚又嘆又罵罵咧咧。
這是真正的選拔官員的考試,不是讓你尸位素餐來的。
但是……真難啊!
難怪朝廷大力號召讀書人外出遊學,因為很多東西你不親自走出去看看,根本就不知道!
天元帝的巡視還在繼續。
隨著時間的流逝,雖未到交卷時間,但諸位考生之間的差距,已然慢慢拉開。
優秀的考生都能迅速調整狀態,投入到考試之中;而心態不穩或為政能力不強的,多已戰戰兢兢搖搖欲墜,筆都拿不穩,何談治國?
董府。
殿試當日,除部分衙門留人值守外,其餘眾官員休沐。
汪扶風在家裡坐不住,索性往董春那邊等消息,一出門,卻又碰上同樣坐不住的師兄莊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