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午,秦放鶴又去向師父師娘報平安,去翰林院銷假。
白雲村距離京城不算特別近,所以他回來的也不算最早的。同科榜眼隋青竹祖籍北直隸,就在京城外圍,據說半個月前就正式開工了。
銷假後,秦放鶴也沒急著回家,而是蹲在翰林院外逮人。
天色漸暗,孔姿清等人陸續從裡面出來,見了他,也是歡喜。
一行人鬧哄哄去酒樓開席,說起這幾個月的大小事宜,秦放鶴這才知道,京城幾個月風雲變幻,又剛好趕上翰林院三年一考,眾人的職位都有了些變動。
新科進士入職翰林院後,並未高枕無憂了,期間還有大小考試若干,而最要緊的,便是三年一次的統考。
這次過後,似康宏等未能直接入翰林院核心的二甲進士,也有可能再次獲得進入內部深造的機會,在翰林院擔任低級官職。
而趙沛等三鼎甲,則會根據個人表現和意願進一步分流。
秦放鶴的老丈人,原翰林院學士宋倫調入國子監任司業,而宋琦宋老爺子為了給兒子騰地方,主動辭去國子監祭酒一職。
天元帝很喜歡他的謙和,加封太子少師,入宮給諸位皇子講學,也算變相升官了。
秦放鶴點點頭,一一記下,又看向趙沛和孔姿清,「那你們呢?」
第100章 翰林院(二)
翰林院只是直屬皇帝的中央部門的統稱,內部人員機構和職能非常龐雜,包括並不僅限於為皇帝皇子講史,起草擬定各種詔書、祭文,審核並保管各處衙門送來的卷宗文檔,編撰修訂史書,協助歷屆科舉,擔任監考官,協助整合鴻臚寺對外接待的卷宗等等。
簡單來說,大祿朝翰林院可分為內外兩部分,內部只有歷屆殿試三鼎甲和後期反覆考核後升上來的少數二甲進士,也就是世人尊稱的「某翰林」。
這些人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直接接觸權力核心,只要不犯大錯,基本不用到基層歷練。
尤其三鼎甲,後期各部、國子監等各處中央機構輪一遍,大概率有機會入內閣。
而隸屬翰林院的外部則由大量二甲、三甲進士構成,日常工作就是世人更熟悉的修書和整理卷宗典籍,上升空間不大。
三年考核過後,如不能躋身翰林院內部核心,則出路有二:尖兒去六部,從主事做起,慢慢往上爬;剩下的數量最多的,等候外派。
而外派名額有限,便是小小七品知縣,也未必搶得上,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派不到的,一輩子窩囊,可能還不如地方舉人混得好;
派出去了,多數也是窮鄉僻壤,天高皇帝遠,大概率一輩子無法返京。
昔日章縣縣令周幼青,也是正經進士出身,可就因為沒能進翰林院,花了足足十多年才勉強弄了個七品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