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親手提拔他的盛和帝,都隱晦地提醒現任鴻臚寺卿,「小心看顧。」
鴻臚寺卿很想抗旨。
論級別,鴻臚寺卿為從三品,禮部侍郎為正三品,人家比自己高半級。
論資歷,人家是自己的前輩,誰看顧誰?
結果……金暉意外,又不是那麼意外的拿得出手。
他生得俊美,身段兒要得,又喜歡笑,不了解他的人見了,難免歡喜。腦袋靈光,又擅長逢場作戲,睜眼說鬼話,對不通曉的外語,熬夜抱抱佛腳,次日便能字正腔圓講幾句問候的鳥話,著實令人驚喜,眾使團長與他碰面後,鮮有惡評。
消息陸續反饋到內閣,趙沛就酸溜溜的,私下裡忍不住對秦放鶴抱怨,「不曾見他對本國同僚這般如沐春風……」
慣會見風使舵,這是瞅空子做戲給陛下看呢!
呸,寡廉鮮恥!
秦放鶴:「……」
不是很想搭理。
近些年大祿飛速發展,對外商貿連年攀升,儼然成了無數外國人口中「黃金遍地」的寶地,心嚮往之,故而此次來朝的使團中,多有規模空前者,除必要的外交大臣、翻譯官之外,還有大批官方採購商、留學生。他們都希望能通過深入了解和談判,進一步增進合作。
另外,也有海量民間商人和詩人、藝術家等飄洋過海,用自己的眼睛見證盛世,追逐神秘又富麗的東方文化。
這種官方和民間的雙途徑,大大促進了文化交流,也就是在這個被後世譽為「第一次全球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時期,多國文化相互碰撞,迸濺出耀眼的火花,在詩歌、繪畫、文學創作等領域誕生出大批融合了中西方風格的新流派,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後的數次文化變革中,均可看到這次開創性文化大融合的影子。
及到盛和二年,京城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番邦面孔,街頭巷尾的酒樓食肆、街邊攤上,也常常看到那些與本地人風格迥異的番邦人像模像樣穿著漢人的衣裳,操著半生不熟的漢話討價還價……
見得多了,京城的百姓們也從原來的看稀罕,迅速衍變為見怪不怪。
都是一個鼻子兩個眼,好些番邦人身上還臭烘烘毛茸茸的,禽獸也似,有甚好看的!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廣州、泉州、杭州等多個沿海港口城市。
大祿朝,正在成為真正的世界中心。
在此期間,阿嫖和董娘也參與翻譯了許多外文書籍,並嘗試將中國典籍翻譯成外語版本,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批真正青史留名的,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女性翻譯家。
印有「秦熠、陸蓉」大名的新書是阿姚和冉壹散衙時,一併帶回的,秦放鶴還特意給兩人辦了慶功宴。
席間大家都喝了點酒,散席時微有醉意。
私下姐弟倆說了許多要命的話,阿姚便別有深意地嘆道:「若是姐姐你親自撰寫的就更好了。」
不知情的人聽了,只以為是想讓阿嫖動筆,但阿姚說的,卻是地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