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過了這一句後,寧夫人才開始仔細同遠黛說起周宮中的事兒。
延德帝早年為太子時候,娶妃董氏,也就是後來的百里肇之母董皇后。當時太子宮中,除卻太子妃董氏外,尚有太子良媛二人,太子良娣三人。其中太子良娣李氏出皇長子寧親王百里肅,延德帝登基後,李氏母以子貴,逐步升遷而至如今四妃之一的淑妃娘娘。
李淑妃出身不高,當年原是太子宮中的一名宮女。因生的頗有幾分姿色,性情又柔順溫婉,加之肚子爭氣,才能得以有今日的地位。她的這種性情,自然對她的兒子有所影響。
寧親王百里肅比百里肇只大了五個月,性沉靜,好讀書,對皇位全無興趣。或者也正因如此的緣故,李淑妃與寧親王在宮中的地位反而顯得分外牢固。雖未見得有什麼特殊的恩寵,但也早早的加了親王銜,在諸皇子裡頭,也算是有些寵愛的。
皇三子百里庸則又不同。延德帝為三子以庸命名,乃因他自幼身體虛弱,取庸人常碌碌之意,原指望他能長命百歲,卻不料他最終也還是沒能熬過五歲。百里庸夭亡之後,其母陳德妃傷痛逾亘,一度水米不進。其後雖慢慢好轉,但終究心灰意冷,從此幽居宮中誦經度日。
這三位,都是延德帝為太子時的老人,情分比之旁人,自也格外不同些。
汪賢妃入宮更在蕭後之前,一度曾寵冠後宮,更連續生了四皇子與五皇子兩位皇子。不過她的寵眷卻並沒保持太久,五皇子出生不久,延德帝又迎來了新的一批秀女。
蕭後正是那一批入宮女子之中最為出類拔萃的,她很快也成了宮中最得寵的女子。
入宮不到半年,她便被封為貴妃。她出身既高,人又生得絕色無雙,最為難得的是,她得了董後的眼緣。而那時候,董後已然病重不起。說來也怪,蕭貴妃雖說有專房之寵,但於子嗣二字上頭,卻最是艱難。入宮數年,一直無有動靜。
而董後在病重垂危之際,終於選擇了她。她將自己的親子·也是皇室嫡子百里肇交託給了當時還只是貴妃的蕭後。而在董後過世之後,蕭貴妃也終於如願的登上了皇后寶座。
也不知是否是百里肇給董後帶來了好運,蕭後終於身懷有孕,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蕭後最終產下了延德帝的第七子,也是最幼的一個兒子——安親王百里聿。
至於產下皇六子的柳貴妃,那也算是這周宮之中的一朵奇葩。這位貴妃與蕭後同時入宮,卻因蕭後的緣故,一直不得覲見天顏,更遑論聖眷二字。
幾乎所有人都以為,她這一生,是再難有翻身之日了,然而她卻在入宮的第三年上,忽然便入了延德帝的眼。
一夜春風,珠胎暗結,這位貴妃娘娘也從此青雲直上,甚至比蕭後還早了一年便產下了皇六子,也就是如今的永郡王百里律。
正文 第五十九章 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