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人的陣仗,己方怕不是要吃虧?
紅錦憋紅了臉,拍了自己一巴掌道:「是奴婢沒說清楚,來的不是山匪,而是陵城得到消息的百姓,特地到此護送老爺進城的!」
汝陽之事,被路過的商隊傳到陵城。
當地百姓們聽後,當即坐不住了。
幾個人可能害怕山匪,人多力量大,上萬人等在三岔路口,不信山匪還敢下山打劫。
不僅如此,陵城百姓還籌集一批糧草和藥材,募捐給城北大營的將士們。
紅錦稟報過後,馬車緩緩地通過三岔路口。
路口兩側,皆為自發來迎接的百姓們,正翹首以盼。
此舉驚動了陵城知府,正在趕來的路上。
謝昭一向懶得與同僚打交道,徵求姜玉珠的意見道:「夫人,咱們去知府衙門做客還是去海邊漁村走一走?」
從京城運送大批的石頭等待卸貨,補給交接,正好需要兩日。
「當然是去海邊!」
姜玉珠脫口而出。
陵城周邊靠海,海產豐富。
天一冷,魚蝦蟹肥美,以往在京城裡,哪怕保存的再好,也吃不上鮮活的。
撈上來的螃蟹,只需要清蒸,原汁原味,肉質緊實。
夫妻倆商議,只帶紅錦和良安,其餘人全部進入陵城補給。
姜玉珠把丫鬟和芍藥等人託付給韓真後,馬車沿著一條小路一直走,等天漆黑,終於到了海邊的小漁村。
海潮洶湧,一浪高過一浪,正是漲潮時。
不遠處的漁村是由石頭房子組成,四周黑沉,看起來毫無人氣。
姜玉珠下了馬車,點燃火把照明。
腳下的沙灘有些粗礪,內里摻雜細碎的小石子兒。
海風撲面,雜糅著濕濕鹹鹹的味道。
海邊的建築有些特別,皆為石頭屋子,院牆並不高。
謝昭為姜玉珠披上披風,打著一盞燈籠在前帶路。
「元和,這個時辰了,咱們上門叨擾是不是不太好?」
住在漁村,少不了趕海,村人的作息大多隨著潮汐來走。
姜玉珠跟在謝昭身側,略顯遲疑。
謝昭側是幫著她緊了緊披風,介紹道:「玉珠,漁村的人雖家家戶戶有院子,卻並不住在這裡。」
村人祖輩是漁民,漁船是他們的家。
漁村也很潮濕,所以村人吃住多在船上。
村裡的家,村人建了水窖,用來儲存雨水飲用。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