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種就是直接請人過來做活,約定給糧食或者給錢的。
顧大哥常年在老家,也給很多人家幫過工,還工的人挺多,有五個還工的,又找了三個做活的。
顧庭舟這邊基本上都是直接找的做活計的人,講好了包一頓午餐,每天給四毛錢,一共找了十個年輕漢子。
兩邊一共十八個幫工的人,都在老宅這邊吃午飯,顧母帶著顧大嫂還有李清韻李清歡兩姊妹一起張羅。
雖然顧父顧母說好了他們出糧食給工人做飯,李清韻還是給了二十斤玉米面還有二十斤黑面貼補進去。
因為舊屋不打算推倒,他們就暫時還住在裡面,等新屋建好了再搬過去。
第115章 巧遇程淮山
第二天一早,安排好工人打地基,顧父便帶著兩個兒子,跟生產隊借了兩輛牛車,一起去了張家店買磚瓦。
這些工人里有幾個都是蓋慣了房子的熟手,他們選了一人領頭指揮,乾的熱火朝天。
秋菊過來知道他們家蓋新房也是很意外,連忙一起幫忙做飯打下手。
連二牛也說要留下幫著工人打下手,李清韻怎麼勸都不走,也就由著他了,到時候大不了多開一份工資吧。
工人中午的午飯就是一頓三合面饅頭和一盆用豬油炒的白菜,油水不多,聊勝於無,至少是管飽的,比自家裡的飯油水足,還有一桶兩個雞蛋做的蛋花湯,看起來滿滿當當都是蛋花花,大家都夸主人家仁義。
到了下午父子三人就帶著幾輛牛車一起回來了,每輛車上都是滿滿的土磚。
張家店那邊地勢不太好,糧食產量低,但是那裡的土適合燒窯,村里就以燒窯為主業,賣磚瓦掙的錢換糧食和其他東西,周圍人家蓋房要買磚基本上都上那裡買,那邊村集體還包送貨過來。
現在的磚就是普通的土磚,想跟後世那種青磚比是不可能的,不過又比自已打的土坯牢固多了。
顧庭舟招呼著趕車的人先把這些牛車上的磚卸在大哥家的宅基地里,這幾車磚只夠老大家的,幾輛牛車還得再跑一趟才行。
幾個趕車的漢子井然有序的把磚卸在地上碼好,又趕緊趕車去拉第二車,到傍晚時分才把第二車拉過來,跟顧庭舟結完帳,幾個漢子打著火把乘著月色趕回家。
李清韻看著一天下來已經有模有樣的地基,一整天的勞累都散去了,難怪大家都想擁有自已的房子,原來就是這種感覺。
她上輩子就一直擁有一個自已的窩,這輩子馬上就要實現這個願望了,一個嶄新的自已的家。
接下來,每天按部就班的按顧父和顧庭舟的計劃進行著,房子大體還是按照之前的樣式,分堂屋,東西兩邊各兩間屋,一共四間屋以後孩子們大了住著也方便。
廁所和廚房分別在屋後的兩邊,廚房旁邊蓋一個柴火棚子。
顧大哥家比他們少一間,就一間堂屋和三間人住的屋。
清韻兩姊妹中午就去老宅幫忙做飯,平時就在宅基地幫忙打下手,霍霍泥漿,顧庭舟是基本全天跟工人待在一起幹活,他們的房子進度很快,地基打好以後,房體很快就一點一點的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