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做好了,隔天李清韻又把空間裡的幾頭野豬的板油,和大塊的肥豬肉,全部取出來煉製成豬油,四頭野豬的板油和肥肉,放糧食的大缸,足足煉製了一缸油,冷卻後,直接丟進空間存放起來。
冬天在家裡做什麼好吃的,外面都聞不到味道。
有了這一大缸豬油,他們明年一整年都不用買板油了。
隨軍以後生活方面就不敢像現在這麼肆意,一舉一動都要小心謹慎,一些能現在處理好的事情,就先處理好,反正有空間。
煉油的油渣足足裝了兩大盆,她決定把它們全部包包子吃。
除了油渣,又切了不少的新鮮野豬肉加進去,保證味道可口,包一次餃子,就可以吃到開春去。
這項工程直接讓她忙活了一整天又半天,才全部包完,還是在大寶這個小長工幫忙的情況下。
主要是和面和擀麵皮太費力氣,之前包一百來個餃子就很吃力了,現在這麼多的餡料,足足包了七八百個大餃子,光麵粉都用了兩大袋。
幸好空間裡白面多的是。
讓村里人看到這多的白面和肉,估計要驚呆了,這是什麼地主生活。
李清韻包完餃子,凍外頭一部分,放空間一部分。
至此過年的準備也就差不多了。
顧母過來看二寶的時候,李清韻順便向她討教了剪窗花,顧母的手很巧,一把剪刀一疊紅紙,在她手裡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各種樣式窗花。
把大寶看的目瞪口呆,顧母還用紅紙給他做了個小紅燈籠,用木頭棍子綁上,提在手裡別提多洋氣了。
李清韻也挺喜歡的。
二寶抓著顧母剪的小兔子傻樂,沒一會就啃濕。
李清韻提前拿著家裡的紅紙去找程傑,請了幾副對聯,給了程傑五毛錢的潤筆費。
等到大年三十那天再去的話,就要等了。
這也是顧母傳授的經驗,因為程傑是村裡的文化人,每當過年,大家都會去找他寫對聯,他比平時還忙,一個村的,也不好意思插隊,往往要等好久。
其實她自已毛筆字也不錯,但原身可是大字不識的,而且現在的字繁體居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大年三十這天,李清韻一大早就把大寶挖起來,母子倆用掃帚掃了掃並不存在的灰塵。
新房剛沒住多久,基本沒有什麼灰塵。
吃過早飯,就開始貼窗花和對聯了。
用麵粉或者雜糧粉熬成糊糊,刷在紅紙背面,貼在門上和窗戶上,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