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決定,擴大規模,成立服裝公司,辦正規的加工廠,做自已的服裝品牌。
自產自銷。
於是白玉找了她的一個熟人過來看店。
兩人開始跑起了分店的事情。
江母仍幫忙管著加工這塊。
她做的久了也喜歡上了這份工作,找到了自已的價值,加上這也算兒媳婦的事業,也應該幫襯。
開分店意味著需要加大投入,選址裝修,還有加工這塊也需要增添人手才能忙的過來,店裡也需要找合適的營業員。
這半年來李清韻和白玉每月底都會分一次錢,不知不覺,店裡的流水已經達到驚人的三十八萬多。
刨去材料,人工等各種成本,還有三十萬左右的淨收益。
兩人都沒想到,靠自已的力量竟然掙了這多錢,都幹勁十足。
這三十萬塊,李清韻和白玉已經各分了十萬塊,現在公帳上還有十萬塊,作為運轉資金。
手裡有錢,心裡不慌,做事情也有底氣。
既然決定做大做強,就要捨得投入。
兩人分工合作。
白玉負責搞定店鋪和裝修。
這次他們決定直接買下房子做店鋪。
白玉人脈廣,很快就在京市各個繁華的地方,買下了幾套房子。
很快就裝修好了。
這些房子雖然地段好,但架不住這個時代房子便宜,五套房子一共也就花了兩萬塊。
這還是她沒有講價的結果。
第一家店的房子也被她們買了下來,賣家還獅子大張口,刻意抬高價格,李清韻為了避免後期麻煩,也同意了,爽快給錢。
白玉搞定房子裝修的時候。
李清韻也沒有閒著。
她先是回大院裡,找了幾個信得過又會說的家屬,準備培訓一番,安排到各個店裡做店員。
那些家屬聽到她開出的四十塊一個月的工資,都紛紛表示願意做。
而加工這塊,她決定按照後世的公司模式來。
從固定的薪資變成按件計費,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簽訂高額的賠償協議,約束工人。
加工車間暫時還在二進小院。
李清韻先是招了一批願意學習製衣的年輕女孩學徒。
培訓了三天,按培訓期間的表現,最後留下了十五個人。
江母統管所有人,從加工變成了管理,工資從一百塊變成了兩百塊。
負責跟李清韻對接款式和採購原材料,加工進度等一些雜事。
清歡和大妮二妮三人是小組長,每人管一個小組,一組五個人。
工資從五十塊變成了一百塊一個月。
但是他們的責任同時也增加了,需要對手底下五個人每天的工作負責。
顧母年紀大了,她不想做管理,只想做點動手動腳幹活的事情,掙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