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太宗死前總是格外優待靖王,甚至那時作為太子的高宗都要退一射之地,這也是為什麼靖王世子覺得自己是可以成為皇太子孫的底氣。
因為他們父子確實被太宗格外偏愛。
太宗當年執意給靖王實封的禍患遺留至今,未來可能還要一直持續,這點婦人之仁大概就是朝臣們對太宗這位傑出帝王最大的怨念。
如今更不可能讓舊事重演。
皇帝也被大臣們陡然看過來的眼神弄得愣了愣,嘴角扯出一個有些冷淡的笑。
別說他的嫡長子好得很,就算舊事重演他也不會和他的祖父太宗一樣。
他最是知道他父皇高宗,在太宗朝這個太子當得有多憋屈,連帶他這個太子嫡長子也要事事避讓靖王世子。
他自己就是這條路上過來的,怎麼可能再犯同樣的錯誤。
「鑑於此,朕打算推恩于靖王子嗣,太宗封于靖王的西南封地該屬于靖王府一脈所有的子嗣,因此封地的繼承也應該一視同仁,朕允靖王封地諸子均分,各位愛卿覺得如何?」皇帝說到這裡似乎還不夠接著道,「便是後世帝王皇子的爵位也同等處置。」
每代皇子都會封親王,之後嫡長子繼承親王位,其餘諸子則為郡王位,再之後親王位不會消失,郡王位也不會消失,除了嫡長子之外的,其餘子嗣都會降級冊封。
歷代王朝幾乎都是如此,但因為以前的藩王都有封地,所以分封出去後皇室就可以不管了其他了,都是他們封國自己的事情了。
但是這樣的後果就是一個偌大的帝國會被拆散,到最後皇室真正能握在手裡的只有小小的一塊,等到那時候皇室就是個擺設了。
本朝不封實封的藩王,宗室都會留在京都及附近安置,各個等級的宗室爵位的花銷就必須要皇室自己撥款處理,剛開國幾代,每一代帝王的皇子都不多,所以宗室在冊的爵位也不多,目前來說這部分花銷在皇室支出中不值一提。
但是萬事不能算不能細想。
在好大兒和自己提出推恩令的時候,父子倆就算了一筆帳,姑且算大周能延續三百年,每任帝王執政二十年,十五位皇帝,每一位皇帝冊封親王十人,二年算一代,每位親王兒子十人……
只算到第六帝龍子龍孫的數量就已經讓皇帝開始咋舌,再一算朝廷養這群宗親的花費皇帝嘴皮子都開始哆嗦了,等到後面每算一位皇帝,宗親的數量都是幾輩十幾倍幾十倍的往上翻,皇帝徹底不好了。
這也就是大周開國到現在的四代皇帝子嗣都不多,這要是四代皇帝各個能生,現在在冊的宗親數量就足夠皇帝眼暈了。
這可怎麼辦?
不封肯定是不可能,但是封,不用幾代朝廷光是養這些宗親就要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