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节(2 / 2)

赶紧,给弄了猪耳朵到碗里。

李季阳吃了:“还有猪尾巴!”

“那个没肉,吃点腿肉,这小腿儿肉结实。”羸政用匕首给他将小猪腿儿片成片,连皮带肉,蘸了酱料,放到他碗里。

盛夏的热度,就像是秦军进攻的脚步,大本营的善后工作做的也很到位,所有战死的尸体,不论秦国还是赵国,都焚烧成灰,装在特别制作的罐子里。

有家里人的送回来,连带战死证书,抚恤金,以及在当地登记一下,这家人是出过烈士的人家。

可以享受免税一年的待遇。

这件事情是范增提出来的,秦军士兵知道之后,对秦国更加死心塌地,打仗的时候,更是悍不畏死,赵国节节败退。

赵国也是两线开战,匈奴人占不到秦国的便宜,就死命攻打赵国,最后他们在秦赵之间的缝隙里,找到了突破口,大量匈奴人骑兵进了秦赵之地,但是秦国建设的好,秦兵也骁勇,匈奴人来了就没回去。

赵国就不同了,尽管李牧堵住了匈奴人的大部队,可小股人马他也应接不暇,赵国平民可遭了灾。

可赵国太穷了,粮食又没多少,女人倒是挺多。

不过他们在掳劫这些女人和钱财粮食要出关的时候,被秦军发现了!

秦军毫不客气的将他们……都宰了!

钱财当然归秦军所有,抢来的女人都送到了秦赵边境。

好笑的是,这些女人并不想回到赵国,而是想来秦国!

秦国当然欢迎了!

“来好啊!”李季阳听了之后笑道:“来了给好好安置,让赵国人都来秦国才好呢!”

“可是都是女子,怎么安排啊?”张平犯难了。

女人,娇滴滴的,怎么安排?

“她们不是女的么?看看我们秦国谁没成亲,让那些男人娶妻,国主每一对贺礼一金,四匹粗布,两匹细布,两套铺盖。”李季阳比划了一下:“三条腿的癞蛤蟆找不到,两条腿的大活人有的是。”

“这办法不错,如果有人纳妾的话,不行,得是娶妻,继室的话,要他的妻子死亡三年以上,和离不算。”甘磊立刻就出台了相关规定。

然后你一言我一语的,这就把这事儿给定下来了,一共带回来三千赵国女子,直接婚配给了一些人,这些人有的是妻子死亡,有的是初婚,反正最后都皆大欢喜,至于有些女人本来是贵族女子,看不起自己嫁的男人,被男人修理了,那就不归李季阳他们操心了。

秦国这一次又多了三千户人家,因为秦国的法律规定,成亲了就是成家了,要分出来单过。

秦国现在征兵都挑人了,挑那种人高马大,体魄健壮的,身材细弱,歪瓜裂枣那就不要了。

在家当壮劳力。

很快,立秋了,天气有了一丝凉爽,秋老虎很热,秦兵军营里依然喝着绿豆汤。

这一年,秦国又打下了一半的赵国,没有攻打出过,反而在长江边上训练了一年的军队,训练他们水战。

李季阳借鉴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学曹操那样用铁索连船,不过他比曹操好在一点,那铁链子是活扣,风大的时候就连在一起,如果遇到火攻,可以直接打开锁链,每一只船都能自由行动。

这个方法让那些军中大佬们叹为观止。

“秦安君有的时候,还是很聪明的嘛!”蒙骜老将军这样说。

“小子一直很聪明!”李季阳赶紧说明,表示自己一直很聪明。

“是,秦安君一直很聪明。”众位军中大佬们笑呵呵的打趣他。

立秋之后开始秋收,秦国今年依然丰收,李季阳给出去的种子尤其丰收,秦国曰子过得好,赵国的日子就过的坏了。

还不如燕国呢!

燕国秋收的快,之后立刻就朝赵国发兵,谁让立秋之后关外冷了下来,没了外族人的骚扰,燕国收拢了军队之后,立刻就朝赵国发兵了,燕国跟赵国和齐国以及魏国接壤,魏国这些年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不对外用兵,但是谁也不会主动去打他。

齐国也是庞然大物,但是齐国跟燕国一样,都有外族需要防范,南胡和东胡都对齐国虎视眈眈。

齐国挨着魏国,它也轻易不能跟魏国这个庞然大物打起来,所以只能朝外族使劲儿,原来它还挨着赵国,同样是战国七雄之一,所以他们几个也打不起来,原来在他们之间的那些诸侯国,都被他们给灭了!

为什么韩国那么被战国其他六雄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你看,任何一个称霸的诸侯国,都有外族人的骚扰,可是韩国没有!

它是被诸侯国围起来的一块地方,所以谁没事都去咬他一口,如今韩国没了,这些人就将目光盯在了其他诸侯国的身上了。

这排第一的就是赵国!

谁让赵国跟秦国打起来了,秦国还胜利了!

为什么没人打秦国的主意?看看楚国就知道了。

楚国的想法没错,错在低估了秦国的实力,被人占了好大一片地方!

于是,燕国打了赵国一个措手不及,赵国两边开战,没办法,幸好北边的匈奴撤走了,而且秦国那边出乎意料的停战了!

立刻抽掉李牧带着十万大军,迎战燕国!

在付出了五万大军的伤亡后,丢失了十座城池,总算是让燕国消停了。

只是这样以来,时间就到了初冬,雪花飘了下来。

春耕的时候,姚贾从魏国到了齐国;没到盛夏的时候,他就从齐国又走了燕国,楚国知道他没来,很失望。

最新小说: 狂野寡妇,在线发癫 圆谎 心动逢时 末世之囤货养崽 我靠赶海养崽发家致富直播 少爷人香腰软,大佬他魂飘心乱 剪不断 佐和与浅野(GL) 想死的时候就想起我吧 玩具-一封献给世人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