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没半个时辰,争论激烈的势同水火。
皇帝不在,太上皇支撑病体和太子同时出现,刚问句有事回奏,袁训就走出来,把刑部参奏。
他质问柳至:“东安世子是什么罪名,如果拿不出来罪名,你们扰乱朝纲,肆意枉法,险些致边城大乱,谁出来认罪?”
柳至拿人是回过太子的,底气十足回袁训:“长城被攻,世子素有嫌疑,不能再委以边城重任,因此捉拿审讯。”
袁训接受“嫌疑”这话,但是再次质问:“只凭嫌疑就拿边城主将,事先难道不知道寒了多少将士的心?东安世子部将如果因为这件事情哗变,你刑部担得起这个责任?”
柳至义正辞严:“没有刑部办案,就没有哗变过吗?但有哗变,是梁山王的事情。他弹压不住,是他无能,应该治他的罪名。”
袁训恼火:“你们引起哗变,怎么能怪上他?是你们事先考虑不知,没有知会兵部,也没有知会梁山王?”
他大声斥责:“难道以后我们兵部往刑部办差,也只对殿下说一声,就不计后果随意行事!知会过殿下是你们不考虑后果的挡箭牌!”
柳至皮笑肉不笑:“如果我们刑部有人由兵部缉拿,请依法行事,我决不会说阻挠办案的话!”
袁训冷笑:“阻挠办案?这话说的好!你糊涂装得过了!边城之所以没有乱,是梁山王早得到消息,查出边城有人鬼鬼祟祟行事。他想到东安世子刚为一出子嫌疑进过刑部,你刑部为他开脱罪名放回。梁山王不放心,亲自赶去,结果呢,拿住你们刑部的人!”
游沿听到现在,忠毅侯步步紧逼,游侍郎早就忘记这是柳国舅的亲家。这分明是举着十八般兵器过来的对头!
见忠毅侯居然还说出梁山王拿下他们过,羞耻恼怒一起爆发,游侍郎力卷袖子出了班列,对袁训怒容满面:“袁尚书!亏你们还好意思提起!正好,请你解释,梁山王为什么对我们动私刑?”
游沿不了解袁训的能耐,柳至却知道。这是大朝会,因为梁山王在中间力主,今天兵部跟刑部好不了,袁训说出来的话,决计不是为自己挖的坑。柳至就对游沿挤眼,让他别说了,游沿气头上没有看到,想说的话一句也没少。
袁训微微一笑,由对柳至的愤怒而转为平静。
这种水面无波似的平静,自家兄弟全看得出来,就连方鸿都对柳至幸灾乐祸的偷笑,那意思,你们让这“老袁”拿住了把柄。
袁训反驳游沿的时候,柳至实在无奈。
袁训面对太子和百官朗朗有声:“梁山王对我说,他拿住游侍郎和刑部的捕快在边城鬼鬼祟祟,我还不信。游侍郎亲口说出来,我信了。”
转向游沿,面容一沉:“游侍郎,和你部柳尚书公文交涉上,及他刚才回答我的话,到今天为止,对外能说的,东安世子是嫌疑,并不能定罪是不是?”
游沿心想你明白,你还跟我们过不去做什么。对外能说的,只能是嫌疑。不奉圣旨,谁敢把安王当众揭露出来。响亮回答:“是!”
柳至差点儿用手拍拍额头,暗道这个呆板笨蛋。眼角边闪过一抹嘲笑,看时,是对面班列里的小二对他挤着眼睛坏笑,就知道小二也听出游沿回答中的不对。
游沿以为自己回答的挺好,打算就着袁训的话和他理论下梁山王动私刑。但就在他自以为占住理时,袁训劈面反问过来。
“东安世子既然只是嫌疑,你们凭什么不知会兵部!如果说嫌疑过重,你们理当不惊动人的抓捕!”
瞪住游沿:“你,也是早年有名声的差人!柳至举荐你为侍郎,难道说不惊动是什么意思,你也不懂!”
游沿张口结舌,电光火石般明了,后悔腾腾而来,袁训已不理他,对太子道:“回太上皇,回殿下,刑部办差不用心,不思量,理当治罪。
办这案件应该悄悄,却连离开几座边城的梁山王都发现有鬼鬼祟祟之人出没!梁山王才能及时赶到东安世子的边城!边城奸细太多,梁山王谈不上动私刑,打一顿求实话,这跟刑部动刑没有不同。游侍郎是老公吏,办差一能让别人发现,二能让人拿下,这差使办的倒有多马虎!证实是刑部的人以后,梁山王当即放他们回去,又命东安世子配合办案,一同进京。这是梁山王忠君爱国,素守律法,办事得体。但消息传开,三军将士一起寒心。都说有嫌疑刑部就派侍郎抓人,跑远路花费公差银两,他们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