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廳,正在播放著有關於雲岡石窟的紀錄片,全篇大概10分鐘左右,她很快就看完了。
米莉邁著輕巧的貓步,蹭到一個正在侃侃而談的導遊身後,豎起耳朵。
「雲崗石窟之所以是世界級遺產,就是在這裡,你不光可以看到我們國內的一些建築文化,還可以看到其他國家的,例如,印度、羅馬、希臘……」
「曾經讓梁思成驚嘆不已的藝術就在我們眼前,這座石窟完全形成了多文化的融合。」
「上面就是『樓閣式(華國式)』的建築,而這裡的雕塑,又是印度的風格,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的花紋、義大利的羅馬柱。」
「包括石窟裡面的一些雕像,他們的長相酷似印度人,典型的特點就是他們臉上的鬍子和頭頂上的高發髻。這也是因為當時的造像藝術剛傳入北魏,工匠大都是以模仿為主,這就造成了佛像長著一張印度人的臉的原因。」
「大家可以看到雕像上的衣服紋路清晰,但並不飄逸,而且袒露半邊肩膀,整體並不像我國傳統的那樣,這就是當時的犍陀螺藝術風格。」
「犍陀螺是一個地名,這座小城剛好坐落於歐亞大陸的連接點上,所以他既融合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寫實風格,又融合了印度的大氣肅穆。」
米莉抬起頭,一甩一甩的尾巴也難以分走她內心的震撼。
難以想像,千年前的工匠是怎麼不藉助外力而雕刻出這麼一座輝煌的雕像。
「我們可以看到最吸引眼球的這五個大石窟,他們是最早一批開鑿的,裡面的造像象徵著北魏的五位皇帝。」
「說到這裡,有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在建造這座石窟之前,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燾曾經有過一段轟轟烈烈的滅佛時期。」
「當時的北魏全民皆兵,到各處徵收男子去打仗,花木蘭的故事就是在那個時候流傳出來的,可以見得當時的政治形式的不穩定。」
「有人說,全民皆兵和佛教有什麼關係?你打仗就打仗,幹什麼要損壞那些佛像,解散僧人?」
「那是因為啊,在當時有這麼一個規定,僧人不用服徭役,也不用交稅,所以就有很多人為了逃避徵兵而剃髮做了和尚。」
「按照史書記載,北魏全國的男性人口在五百到一千萬左右,可那時候的僧人就占去了兩百萬人口,去掉不符合參軍年齡的男子,就剩不了多少能夠行軍作戰的人了。」
「再加上當時的一些權貴將寺廟當作轉移財產的掩護,與寺廟的僧人暗中勾結,拓拔燾發現後氣得不行,當即就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滅佛行動。」
「只要和權貴有所勾結的寺廟,幾乎全都被他搗毀了。」
「這不,等他去世後他的孫子上位準備重修雲岡石窟的時候,負責修繕的官員曇曜擔心以後還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乾脆把五座石窟內的佛像修成了歷代皇帝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