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节(1 / 2)

孟平跟在李从璟身侧,何仲福说起何小福,他被勾起回忆,难过道:“当日本该是我死,何小福是为救本将,这才葬身火海,尸骨无存。仲福,本将愧疚不已……”

何仲福抹了一把泪,再度下拜,“卑职有罪,当受其罚!军帅,孟将军,卑职非为强留军中,拖大伙儿后退,实在是,实在是不愿离开军营……军帅勿忧,卑职既然不能通过都试,自当离营!”他胡乱擦干泪,挺起胸膛,决然道:“君子都没有孬种,老何家也没有孬种!”

孟平:“……”

李从璟默然片刻,忽然对何仲福道:“何仲福,你可愿继续为本帅、为大军、为大唐立功?”

何仲福惊讶不已,眼中喜色爆闪,但随即又暗淡下来,咬牙道:“卑职固愿再从军帅征战,为军帅立功,只是……军法之下,卑职绝不做孬种、拖后腿!”

李从璟摇摇头,露出一丝笑意,“要立功勋,非只有沙场。”

见何仲福不解,李从璟继续道:“今本帅欲护边击贼,大军要保家卫国,征战边地,不可无粮、不可无械,你可愿为本帅屯田,种粮以养我等?”

“啊?”何仲福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李从璟肃然道:“粮者,军之命脉,无粮,便纵有十万大军,朝夕便溃,如何胜敌?今本帅欲在幽州屯田,正缺精壮之士,你若愿往,不仅可保留军籍,待遇如初,亦是大功一件,丝毫不让于战场杀敌!”

听闻可保留军籍,何仲福喜出望外,又听闻李从璟如此看重屯田,不觉意动,当即点头下拜,“回禀军帅,卑职愿往屯田!”

“善!”

李从璟回到点将台,注视君子都小方阵,道:“今日未通过都试者,有愿往屯田的,皆可保留军籍,待遇如初,为我大军再立功勋。尔等可愿?”

被裁汰出营,众将士本已心灰意冷,奈何技不如人,却也无可奈何。如今听闻饭碗并未被夺,虽不能上阵立功,但至少生计不愁,哪还有不乐意的道理?且屯田至少不用面对生死,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在幽州辖下九州屯田,这是李从璟正在施行的民政。要屯田,有三样东西必备,田、人和物,物则包括粮种、农具、耕牛等。田地方面,李从璟令卫行明等人重新算民,恢复因战乱被损坏、遗弃之田,重整良田,开垦荒地,目前不是太大问题,历来屯田,重要的是后两者。其中,屯田之民,可用百姓,也可用军士,百姓又以贫困之民、流民为重,但百姓种田,总不如军士种田来的有力。

现今李从璟裁汰边军,若是夺了将士饭碗,自然容易引起广大不满,但若是让这些被裁汰的将士去屯田,给其一条活路,则这种不满就会大为降低,此事阻力就要小上不小,这是一利;李从璟屯田得粮,是为了扩军、征战,有了军士去屯田,不仅人手有了,且这些人身体素质高,产量无疑会大上一些,这是第二利;其他边军平日就可以专心操练,有益于迅速提高战力,这又是一利。如此一石多鸟之举,岂有不为之的道理。

因此,李从璟不惮他的精兵强军之策,会有太大阻力,他也敢大刀阔斧进行这个举措。

当下,君子都众将士听了李从璟的话,都觉得受到了莫大照顾、恩赐,皆尽感激不尽,纷纷表示愿意去屯田,“谢军帅大恩,我等愿去屯田!”

这世道,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有什么比手握一条活路更实在的?

李彦饶先前还在担忧,李从璟裁汰过多军士,会引起诸多不满和动荡,殊不知李从璟心中已然有了对策。眼见君子都将士,无论是通过都试的,还是没通过要去屯田的,皆对李从璟感激甚深,心中不由得叹道:“既有雄心,不乏卓见,亦有大才,更兼敢为,如此,我还杞人忧天什么?今日之后,幽州都试,怕是会一片坦途了。”

李从璟若是知晓李彦饶此时心中所想,定会报以一笑。他所期望的,自然不仅仅是都试,以及由此而来的精兵强军之事一片坦途,他更希望民事也一片坦途。

在亲自观阵君子都都试后,接下来李从璟没有再亲临都试现场,依照事先谋划,君子都之后,便是百战军都试,再是卢龙军,继而幽州全部边军。

然而,李从璟从不敢抱有任何事一帆风顺的想法,艰难、险阻、状况总会出现,只是何时出现,以何种方式出现,或大或小而已。都试如是,民事亦如是。因知如此,李从璟不曾有片刻掉以轻心。当然,他也不会时常心存忧虑,去做无谓的猜想、揣度,事来则应,事去则空,如是而已。惟其如此,处于纷繁复杂事中心的李从璟,才能对各方应对自如,而不至于真累到呕心沥血的地步。

都试尚在进行中,由卫行明牵头的算民一事,经过多日努力,终于有了结果。这也意味着,屯田之事可以进入实干阶段了。在此之前,还得有一物需要准备,就是物:农具、耕牛、粮种,以及屯田军民的口粮。

这些物什幽州原本自然有一些,只不过无法满足李从璟的需求罢了。要得到这些东西,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自民间征取,一个是向朝廷请调。幽州多经战乱,民间本就缺粮少械,自是无法征取多少的,因此,李从璟需得向朝廷请调。

屯田戍边是大事,也是于国有利的好事,只要不横生枝节,朝廷自无不允的道理。即便如此,为了得到更多的物资调配,李从璟还是动用了他在朝廷的关系。工部尚书任圜、礼部侍郎冯道等,都是朝中重臣,虽职责范围内没有物资调配权,却也说得上话,另外,李嗣源的人脉也是李从璟的助力,再加之这些年来,李从璟在魏州和灭梁之后居大梁时结交的权贵,也多有关系不错的,他们眼见李从璟收复平州、屡败契丹,势头越来越盛,也乐得与他相交,帮他些忙,以作为官场盟友。

如此一来,外有重臣,内有敬新磨等李存勖近臣,李从璟请调农具、粮种的事情进行的很顺利,等这些物资源源不断运到幽州时,卫行明已经将幽州辖下九州屯田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

屯田不可能尽在幽州,却也不能分散于九个州,需得寻其土地肥沃、集中的地方,划定几个区域,来进行集中屯田。当下,李从璟屯田首选了四个区域,分别是幽州、平州、妫州、易州。前面两者不必多言,一个是中枢之地,一个早有基础,却说妫州,选其地是因其境内河流纵横,有灌溉之便,易州则是居于后方,地广人密,土地相对平整、膏腴。

此间具体事务自有卫行明主持,李从璟总领纲领而已。时当开春,正春种时节,节气上是没有问题的。加之都试进行得如火如荼,人也不缺,物什也到位,屯田之事,以卫行明父子的干练,该是无虞。因有不少军士被裁汰而去屯田,为了管理、监督,李从璟特地令百战军分出四个指挥,分去四地管控局势。

除却农事外,再就是工事。工事的重中之重,是盐铁和作院。此事却比农事要难得多,王不器正在各地紧锣密鼓进行中,短时间内急不得。至于商路,更是如此,现今离出成绩的时间还早。

待都试、裁军之事结束后,紧接着就是募兵。

募兵之事开展之时,已是仲春时节。而此时,北方发生了一件大事。

第267章 北面有朋远方来,三问三答见生死

自李从璟归幽州,诸事稍显安定,外无战乱,内无政争,军情处似乎也闲下来。然而,这件事的发生,则表明无论局势安定与否,作为李从璟手中王牌之一的军情处,都不曾有片刻慵懒懈怠之时。

军情处自草原传回消息,他们在草原上寻得了失踪日久的黄头部酋长之子。

昔日,北漠西部草原上的黄头、臭泊两部,因不满契丹残酷统治,愤而兴兵,发动了反对契丹的抗争。然因黄头、臭泊两部势小,起事不到半载,便惨败于耶律倍所率契丹西征军之手,两部酋长更为耶律倍大军所杀。

那役后,两部民众、牛羊、财物、草场遂落入耶律倍之手。但是不等耶律倍消化战果,将两地尽数纳入掌控,耶律阿保机便令耶律倍东援耶律敌刺,攻打营州。因是,两地在耶律倍、耶律德光进行权力交接时,出现了打压薄弱期。黄头部酋长之子,本已兵败在逃,为丧家之犬,朝不保夕,却因此得以保全性命,逃脱契丹大军追击。

如今半载过去,黄头部酋长之子木哥华,竟然被军情处寻到。

军情处寻得木哥华,并非是偶然奇遇,而是已刻意寻索良久。

同光元年秋,李从璟自耶律倍营中走脱,与君子都南归时,就留下不少军情处眼线,让他们密切注意耶律倍西征战事。扁关战役结束后不久,李从璟就得到消息,黄头部酋长之子得以逃出生天。为此,他曾下令军情处,让其尽可能找寻木哥华。

黄头、臭泊两部,既然起兵与契丹相争,则其就能成为李从璟对付契丹的盟友,因北上较晚,在黄头、臭泊两部起兵前,李从璟不曾与其联络,共襄大举,而平白错过了黄头、臭泊两部起兵的时机,没有好生利用,使得其有利于自己,李从璟一直甚为惋惜。

虽说黄头、臭泊两部弱小,无法正面与契丹抗衡,但其毕竟是草原部族,若有其为外援,意义大不相同,可能会起到的作用也不可估量。若能以其为跳板,将势力延伸到草原上,则无论李从璟是要让契丹后院起火,还是希望从背后图之,亦或挑动草原动乱,都不是不可能。

眼下,黄头、臭泊两部主力虽灭,但有其酋长之子在,也能有所图谋。

李从璟想起一事。

铁木真从一个被放逐的部落首领之子,流浪草原,食不果腹,到后来能重新执掌蒙古部,以至于称雄天下。他为何能够“东山再起”?诚然,铁木真雄才大略。但除此之外,特别是在早期,其之所以能赢得广大认同、支持,是因其本身的“贵族”身份、酋长血统。

由此可见,“皇子”这两个字的重要性。

现今,只要木哥华活着,若有机会,他本身就是千军万马。

得到军情处这个消息之后,李从璟让军情处想办法将木哥华,秘密请来幽州。

不日之后,李从璟以接见“故友”的礼仪,在府上设宴,招待了乔装打扮,跟随军情处锐士前来“拜码头”的木哥华。

最新小说: 我靠美食把小哑巴夫郎宠上天 五行缺钱 快穿:白月光宿主又回去善后啦 重生之营销女王的诞生 八零致富从做彩灯开始 穿成五岁团宠,干翻反派金手指 重生之归根 病弱攻就是不死[快穿] 这些白眼狼,我不养了![快穿] 大周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