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線索確實不在他們先前收集的信息之內,但暫時看來卻沒有可以利用到它的地方,柳原月只能想到一個使用點:「所以當著他的面不喝葡萄酒也很難被發現?」
「……柳原!別想葡萄酒了!」柯南的語氣無奈,繼續問她,「精神方面有疾病是指什麼?」
「比如阿斯伯格綜合徵?還有一些人是抑鬱症患者,另外比如自卑,情緒壓抑,這也是心理疾病的一種。」
回答完這個問題,柳原月接著說道:「一般來說,加入宗教主要出於三個原因:貧窮、疾病,和鬥爭。雖然經濟危機的影響還在持續,但大部分人都還沒有貧窮到需要信教的地步;可疾病就不一樣了,不論是身體不健全,還是精神有障礙,二者都會帶來相同的痛苦,進而令他們升起對健康的強烈渴望,才會相信奧美教的『超自然力量』以及可以『治癒一切疾病』的宣傳說辭。」
她想了想,舉例道:「尤其是癌症這類毫無治癒希望的疾病,對於患病者的誘惑之大難以言喻。」
柯南同意她的說法。宗教與教徒的關係趨近於雙向選擇,教徒選擇某種符合自己希冀與幻想的教義,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宗教,而宗教則會反過來帶給他們所汲取的心靈支撐。從這點來看,這些人願意入教也就代表接受了「強制性節食」之類的手段。
他皺著眉頭說道:「可奧美教根本沒有治癒這些疾病的能力,強制性節食的作用範圍很小,更多的疾病都不是單單依靠節食就能治好的。」
「柯南君太小瞧心理作用了。」柳原月伸手按住他的肩膀,借力讓自己坐了起來,恢復了面對面的交談形式,「你聽過安慰療法嗎?」
柯南點頭道:「當然。」
她追問道:「那你知道安慰療法這個詞的來源嗎?」
「安慰療法,Placebo?是指基督教葬禮中為死者念的悼詞。」柯南的眼睛睜大了一些,「渡邊嘉浩創立的奧美教本就混雜了各種宗教,一定也知道這個詞。」
柳原月肯定道:「對,這個詞源自拉丁文,意思是『我將令你愉悅』。安慰療法不需要任何藥物,它所依賴的就是暗示的力量。簡單來說,安慰療法帶給患者的就是良好的預期。
「形成預期的機制有兩種:信念和條件反射。前者是指我們對某種藥品或者某位醫生的信任,只要看到對方,就會讓我們在精神上有康復的感覺,進而激活體內的康復功能;後者是指在重複的經歷下,身體會形成反射,例如看到止痛劑的藥瓶,即使還沒有服用,身體也會因為預期而釋放諸如內啡肽和鎮靜素之類的神經傳遞素,從而抑制疼痛,甚至產生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