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其他子弟見此情景,都老實了起來。
可以說若無秦先生與賈監丞,就無今日的國子監,故而學生很是愛戴。
兩個學生漸行漸遠,隱隱還傳來交談的聲音:「劉兄,你瞧見那人長何模樣了嗎?」
「未曾,我今日本要出去蘭墨坊買些紙筆,剛到門口聽說有人來鬧事,當即就返了回頭,便撞見了你,聽說來了兩人,有一人似是個跛子。」
「不會吧,跛子?……」
聲音漸小,徹底聽不清了。
梁起放下手中的筆,起身看向窗外,暗自沉思,竟有人敢來國子監鬧事,這可是他頭一次聽說,在國子監四年都不曾發生過這樣的事。
第444章 來者何人
難怪這麼吵鬧,原來是有人鬧到了門前。
他想了想,將書本筆墨迅速收拾好,提起書袋直接就走,連回舍里放東西都不想再耽擱了。
作為國子監的學生,無論是誰來鬧事,都定當挺身而出,維護書院,決不允許外頭的人來辱書院分毫,否則對不起身上穿著的這身國子監學生的袍子。
在他匆匆走向大門之時,也有其他學子一同趕往,都是聞訊而去的人。
等到了大門前,已熙熙攘攘擠了不少學生。
國子監乃當朝最大學府,在聖上開放生源後,又加以擴建,擴大了不少。
門前乃一廣場,名為善學廣場,十分寬闊,呈扇形狀,書院時常在此舉辦辯論,不同觀的辯論,書院內同級之間辯論,不同級之間辯論,邀請其他書院來辯論,有辯論優異者,能得院內嘉獎。
按秦先生的說法,三人行必有我師,萬物皆可辯,這是為了鍛鍊學生,讓學生們開闊眼界和胸襟,多吸納汲取他人的長處,避免閉目塞聽,讀書越讀越迂腐。
善學廣場的最裡頭是國子監大門,門頭是一塊大匾額,上頭是「國子監」三個大字,乃御筆親書。
最外側出去便是一條寬闊的大路,那便不是國子監所屬了,馬路對面是商鋪,開了不少書坊。
此時大門前已擠滿了學生,學生之間低聲私語,不時望向一處,卻並無人大聲質問,整個廣場有些靜,與梁起想像的不同。
他心中開始焦急,莫非是來人太過蠻橫,鎮的學弟們都不敢大聲言語了?
他背著書袋往前穿梭,此時秦先生不在,賈監丞不在,其他先生也不在,那麼他作為師兄的便應承擔起師兄之責,沒道理讓師弟們去面對。
學弟們有認識他的,紛紛與他打招呼,讓開了道路。
等到了前面,他抬頭望去,不由得愣住了。
善學廣場前的確來了兩人,正站在廣場中心,只是與他想像的情景毫不相同。
其中一人身材修長,穿著一身儒杉,背了一個半人高的書簍,通身清雋的讀書氣質,此時正微微側身和身邊的書童說些什麼,看不大清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