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她於案前靜思。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2]
「諸位以何為德?」
常青安端坐於桌案後,眉眼沉靜,面前是三位從平州遠道而來的張家子,皆是面色恭敬,以晚輩自居,並無傲氣。
作者有話說:
[1]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出自《禮記》
[2]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出自《大學》
第43章
◎三日講學◎
「現有三題, 一曰己,二曰內,三曰外。」
「不明己身不明其德, 一人為家,其政內外。」
常青安思慮再三,仍然決定從大學之道講起, 便是家中兒女四人, 她亦是從此起步:「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 吾必謂之學矣。』」[1]
「……」
兩個時辰為一場,一日兩場, 晚間各寫一份功課,今日布下的題目便是「言己」,常青安沒有規定具體細節, 任由他們自由發揮。
三名張家子面上不顯,待到下了學後,便忍不住互相探討起來。
「夫人所問到底為何?」
張顯:「我且問你,從何而來?」
「平州張家, 祖籍關州,廿四年生。」
「回看為昨,前看是明, 而你,在於立足, 如今, 你又在何方, 將行何處。」
幾人若有所思,一齊回至小院,分居各房,開始思索自己心中之策,雖是夫人所問,但卻不應以成績而論,此題當為自問,本無答案。
本以為夫人會點撥學識所惑之處,沒想到原是如此之法。當夜他們便寫下長長的一份答卷,再沒出府一步,更別提來這熱鬧的京城賞玩一番。
常青安:「此子心性頗佳。」
燈光下她瑩白的臉微微泛著光,猶如暖玉,指尖翻過一頁書冊,書冊發黃,看得出有些年頭了,正是平州張家所贈孤本真跡。
「春蒐尚有幾日?」
春蘭:「三日後祈福,而後便是春蒐了,夫人可要與老爺同去?」
「同去無妨。」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