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李昂微微點頭,鄭中丞會意,按弦的手指輕捻慢攏,開始彈奏大曲的散序部分。
相傳開元年間,中秋望夜,玄宗皇帝在宮中賞月,道士羅公遠伴駕,擲拄杖入空,化作一道銀橋直抵月宮。玄宗登仙橋、進月宮,見仙女數百,素練寬衣,舞於廣庭。玄宗暗記舞曲,待回到人間後,依其聲調作譜,遂成《霓裳羽衣曲》。
此曲既是傳說,舞便也由傳說改編。舞姬們頭戴步搖冠,身披霞帔,月白色衣裙上繡銀線、綴珍珠,如星辰縈身,儼然天女下凡。
鄭中丞先彈奏散序六疊,因散序無拍,此時晁靈雲等人並不起舞,而是聚在舞筵一角,由伴舞者牽起裙裾,比擬白雲,領舞的晁靈雲與寶珞則扮作仙娥,睡在雲中,嬌慵不飛。
直到散序結束,進入有節拍的中序,鄭中丞剎那間五指飛速撥弦,琵琶聲如劈裂秋竹、敲碎春冰,舞姬們隨著輕快的節拍飄然旋轉,舞筵上頓時飛雪連片,迷人眼目。
中序十二疊,皆是繁音急節,鏗錚琵琶聲如跳珠撼玉,自鄭中丞指間急泄而出。在出神入化的琵琶聲里,晁靈雲與寶珞的舞姿時而矯若游龍,時而柔若春柳,動靜之間裙裾如雲、廣袖生風,可謂世間萬千風流,皆在一舞之中。
這一場舞風華絕世,理應被萬眾矚目,被無數詩詞歌頌,以便流傳後世。可惜思政殿中的觀舞者,只有天子、周學士,和區區十幾名宮人。
不覺一曲將終,琵琶聲終於漸漸慢下來,直到最後一個音節如鶴隱深雲,杳然消失,舞筵上的仙娥也已在雲中沉眠,滿殿寂寂,唯有餘音繞樑。
鄭中丞收起琵琶,從容起身,向天子下拜。
一直站在舞筵下的元真緊隨其後,跟著晁靈雲和寶珞也起身,領著舞伴們一同跪在舞筵上,山呼萬歲。
如夢初醒。
一直凝視著舞筵的李昂這時終於回過神,臉上露出苦澀的笑:「朕今日借著《霓裳羽衣曲》,一窺盛世風華,何其有幸,又是何其不幸……」言畢,愴然淚下。
一旁伺候的王福荃慌忙勸道:「陛下久病初愈,憂思感傷乃是大忌,萬望保重龍體。」
目睹天子落淚,殿中眾人自是惶恐不安,只能低頭跪在地上,不敢說話。
李昂拭去眼淚,嘆息道:「是朕失態了,你們都起來吧。王福荃,賞。」
王福荃應了一聲,逕自去賞賜鄭中丞、元真等人。
李昂便趁著這個空閒,問周學士:「當初朕重製《霓裳羽衣曲》,有人說朕這是自比玄宗,對此愛卿如何看待?」
周學士恭敬回道:「此等無稽之談,陛下何足介懷?玄宗皇帝雖有開元、天寶之治,然而沉湎酒色、親近小人,以致竄身失國,晚節有虧。陛下勤政愛民、宵衣旰食,自非玄宗皇帝可比。」
「是嗎?」李昂無奈地看著他,又問,「那以愛卿之見,朕可比前代何主呢?」
「陛下仁德,可比堯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