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無罪,在朕面前,如何不敢抬起頭,直起腰板。」
蕭鈺峙默聲不言,良久,殿內響起一句: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皇帝冷笑起來, 「你是在怪朕?」
蕭鈺峙抬首便道: 「我們曾在關外發現突厥人的軍隊人數,便覺不對。驟逢糧草不足,便向朝廷申請援兵。可朝中竟無一點動靜,沒有一個援兵。陛下,您當真毫不知情嗎?」
皇帝握緊拳, 「你此言何意?是朕故意不派援兵,故意想讓你死在北境不成?」
「或許,陛下並無此意,只是突厥人臨時毀約。出乎了陛下所料。」
突厥人連連敗北,在蕭鈺峙收復城池之後,還敢攻上來,無非就是因他們有了足夠的火藥和武器,有把握能勝過這些殘兵。
聞言,皇帝的身子不由地顫了起來,忽然間他口吐白沫,頭歪向龍椅一邊。
見狀,皇帝身旁的大太監忙叫人: 「來人啊,快宣太醫!快宣太醫!」
蕭鈺峙站在殿中,一動不動,夢中之境,於今已是驗證,成真。
他清楚地知道,絹絲案與北境之事,無不是催死皇帝的符咒。
他算得上是一個想要做出功績的皇帝,可他實在算不上一個聰慧的皇帝。
胸有大志,卻蠢笨無能。
絹絲案,他採取趙侯的建議,以絹絲抵百金,是想為百姓做事。
寧遠侯與元家一丘之貉,把持朝政,他狠心害死了元皇后,立宋氏為後,想要制衡元家與寧遠侯。可宋家又如何好惹?何況宋家還有蕭鈺峙這麼一個生來便聰慧,十四歲便嶄露頭角的皇子。
穆越教得蕭鈺峙清正剛直,他設計,讓穆越教唆他前往北境,既能離間宋氏與蕭鈺峙,又能為北境解決憂患。可他沒想到,他這個兒子會在民間聲名漸大,功高蓋主。
他日若順利回京,必威脅蕭逸琅太子之位。到時,朝中亦是一片混亂。他想正朝綱。
攘外必先安內,於是,他與突厥合作,想要拖住蕭鈺峙,不讓他順利回京。
卻沒成想,遭此大難。
於詔獄之中,他想通了許多,每每想到這些往事,他便覺得憤懣,不甘。他們六年的心血竟只在皇帝的忌憚之下化為烏有。
他緩步走上前,大太監沒有攔他。
他想問問: 「陛下,今時今日,您可有悔?」
他沒有得到答案,瞧見皇帝中風,瞪著他瞧。蕭鈺峙湊近,用只有二人才聽得見的聲音說道: 「可是真正的蕭鈺峙死了,死在了雲州。他不是死於敵手,而是死於您這個做父親的蠢笨的算計之中。」
「他自小聰慧過人,清正剛直,三歲作詩,六歲能武。僅用六年的時間,便將北境丟失五十餘年的失地收復,陛下,您可曾為他驕傲過?」
皇帝不可置信地看著他,他歪著嘴,想說些什麼,卻一句都說不出。
「張橋生與您素昧平生,他的死對您來說毫無干係,那六殿下呢?」
皇帝瞪著眼睛,手用力抬起,試圖抓住些什麼。蕭鈺峙瞧見,低睫笑了: 「陛下放心,我如今回來,只想是替他活著收復他一生都想要收回的北境,再回京告訴您這個真相。至於您的皇位,自有能者勝任,我不想欺世盜名,以一己之私占有。」
說罷,蕭鈺峙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