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完全沒有人知道,嵇靈的劍用的不錯。
一聲重重太鼓過後,琵琶炸響,速度極快的輪指和鳳點頭配上銅鈸銳利的音色,小鼓密集如傾盆的暴雨,一上來,便是黑雲壓城,千軍列陣的陣勢。
嵇靈握住劍柄,反手抽出。
指導和導演皆是一愣。
之前他們聽了王程軒帶了的歌,也知道這首幾年前非常火爆的曲子,但是他們都不覺得這歌合適做動捕的背景音,因為他太快,也太激昂,演員很少有這個表現能力。
但是嵇靈比曲子還要快。
很難去形容他的姿態,他的動作很優雅,如仙鶴垂首,側仰回身時流風回雪,可力道卻一點不小,收劍時那把道具劍的劍尖甚至被氣浪激的震盪起來,倒真如那傳說之中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的劍舞。
王程軒看不出門道,只覺得動作飄逸漂亮,可指導看著他肌肉骨骼的走勢,不由往前靠了靠。
以他的眼力,還看不出嵇靈用的是哪家的劍法。
現代社會了,武行沒什麼用處,大多都進了娛樂圈,每個武指的師承往上翻三代,哪都是認識的,可是嵇靈不屬於任何一家。
他的姿勢比任何一家都要漂亮飄逸,也都要凌厲。
經過多年的演變,武行里也不交殺人搏命的東西了,觀賞的價值大於打架,但是指導看著嵇靈,莫名有一種想法:這是真真正正的,用來傷人的劍法,就像武俠小說中的六脈神劍獨孤九劍,是各大世家的不傳之秘,一出便要風雲變動。
而《降世》中,戰爭到了尾聲,急促的鼓點漸漸轉衰,幽幽的羌笛和冬不拉響起,音調逐漸放緩,切入一段哀涼的長調。
戰爭已經結束,荒原上遍地的屍骨,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而接踵而來的,還有史無前例的旱災和水災。
在神話傳說中,黃帝一朝,被描述為歷史上最多災多難的時代,那並非一朝一代的覆滅,而是整個種族的存亡。
玩家將在劇情中隨著黃帝,走過始祖蒙昧的荒蠻時代,沒有藥物,沒有通訊,沒有救生艇,也沒有衝鋒舟,這段劇情的基調,是淒婉而哀傷的。
嵇靈將劍擲回道具架,在竹枝上坐了下來。
他開始撫琴。
神靈高坐雲端,低垂著一段修長的脖頸,看著無端的哀傷,似乎他也在為這戰爭的結局而黯然神傷,眉目皆是悲憫。
——前提是不聽他彈了什麼。
嵇靈的琴技是真的乏善可陳,既沒有技巧,也沒有感情,說是靡靡之音都算抬舉他,只能勉強說不辣耳朵。
好在他琴技不怎麼樣,但姿勢還是很唬人的,外人看在眼裡,會覺得他動作標準,感情投入,應該很會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