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壽帝登基以後, 他把這條改了,侍衛親軍成為殿前司的一員,皇城不用管了,全都去保護皇帝。
……只能說他是真夠幸運的,碰上聞士集這個一根筋了,要不然的話,聞士集但凡有點反心,他連三十歲的生日都過不了。
孟昔昭當然不希望應天府出現流血事件,所以擒賊先擒王,他讓郁浮嵐拖住聞士集,把他往宮外引,古代查案哪有這麼簡單,稍微耽擱一會兒,就足夠皇宮這邊塵埃落定了。
而等聞士集回來之後,孟昔昭也沒打算像對付竇院判似的,把他軟禁起來,然後再給他洗腦。
畢竟聞士集愚忠,這種人的腦袋就是個大號鐵球,徹底封死了,根本找不到縫隙往裡灌水。
哪像竇院判,人家可是歷經八朝,兩個國號!真真正正是吃過見過啊……
這還真是不誇張,每個封建皇朝到了快滅亡的時候,都有子嗣上的問題,皇帝死的早,還沒孩子,政權不斷更迭,就給了別人可乘之機。五十年前,越朝滅亡,換成齊朝,那個時候,竇院判都三十二歲了,孩子都說親了。
等天壽帝沒了,他還能再多經歷一朝,要不是這時候沒有金氏世界紀錄,孟昔昭都想給他報個名了……
有這樣的過去存在,竇院判打根上就不可能有多忠於天壽帝,搞不好人家內心深處,還在懷念越朝呢。所以孟昔昭一上來就走的收買政策,竇院判也沒讓他失望,他對孟昔昭和崔冶的抗拒,主要是在他們二人有可能傷害自己上面,而不是他們有可能傷害天壽帝上面。
竇院判這邊都已經改變思想了,那邊,聞士集才剛剛聽說宮中出事,策馬趕了回來。
在他發現摔倒是人為之後,皇帝又突然不能開口說話了,連他去見皇帝,後者都昏睡不止,即使聽見了他的聲音,也只是動了動眼瞼,然後就沒別的動靜了。
聞士集要是能坦然接受這一切,那尚西關的第一草包位子,就該讓給他坐了。
……
他自然是不能接受的,甚至深深懷疑這就是太子幹的好事,然而那又怎麼樣呢?
皇帝口不能言,人還沒精神,偶爾睜一下眼,連個眼神都沒露出來,就又疲憊的睡過去了,太子沒有軟禁皇帝,誰想進去看他都行。早在這事發生之前,卒中會有什麼後遺症,太醫們就講過,第一次發作時,皇帝就出現了口吃、右臂右腿麻木、近乎偏癱的症狀,若嚴重了,也的確就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聞士集只是一個臣子,而太子,是太子,天壽帝生病之後,對太子如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明顯能看到他軟化,而且默許了太子一日三次的來看望他,偶爾的時候,還會留下他一起用膳,也就是在摔倒之後,天壽帝才再次發怒,針對上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