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放在李牧身上,後半句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有幸跟李牧有君臣之分的每一個趙王都覺得天幕在內涵自己。
怎麼他們就只體現了後半句呢?
難道不是每個君王都是如此嗎?
天幕你自己推崇的秦國,那秦王稷不也親手殺了自己的武安君嗎?
那既然如此,你還加前半句做什麼。
如果常柚能夠聽到,一定會非常自豪地回答道,那當然是為了拉踩和給極個別的那些不殺良將反為良將提供最大後盾的那幾位發表揚的小紅花。
是吧,某三位千古一帝。
【李牧的一生,就是自己軍事才能與君王牽制扯皮的一生。
李牧深知,對上匈奴訓練有素的騎兵毫無顧忌的侵擾,趙軍若每戰必迎,勢必疲於奔命,難以取勝。而匈奴最為鋒利的武器,是他們一鼓作氣的欲望和所向披靡的傲氣,一旦摧折,勢必摧枯拉朽。
所以李牧決心採取堅壁清野,保存趙軍實力並訓練趙軍對騎兵的應對方法,順便磋磨匈奴遠道而來的士氣。
可惜,匈奴的士氣還沒磋磨成功,趙孝成王先被磋磨成功了。】
趙孝成王:???
某天幕寡人提醒你注意措辭。
什麼叫他被磋磨成功了啊。
你李牧在邊境一呆幾年,作為一個大將軍愣是一戰都不打,參他的竹簡都快把的桌案給壓塌了,結果自己前去催促,李牧理都不理。
他作為君王的權威何在?
自要讓李牧回都述職嘛,後來不還是信任李牧,又讓李牧回去建立了如此一番連天幕都稱道的大事業嘛。
仍舊在趙都的其他武將撇了撇嘴。
您那是信任嘛,還不是因為其他人根本打不贏嘛。
【又是熟悉的理由,趙王認為李牧懼怕胡兵,不作為,將人召回國都待命,另換新將赴任。
新將非常符合趙王的心理預期,匈奴一來就積極迎戰,結果每戰都失敗,趙王實在受不了了,突然懷念起來之前雖然窩囊卻平靜不怎麼燒錢的李牧歲月,於是趕緊去找李牧。
李牧藉機提出,自己定然還是要按之前的想法來的,趙孝成王已經沒了脾氣,自然百般應允。
而這顆冉冉升起的將星,終將在雁門關發出自己耀眼的光芒。】
正是頂替李牧去雁門郡守衛之將軍恨不能立刻消失在朝堂之上。
雖然沒有點名批評吧。
但是全趙國朝堂誰不知道是他頂替的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