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們不能因為蒙恬打得順手就忽略了匈奴的成長。
在頭曼單于時代,匈奴已經開始格外重視狩獵之事,不僅僅當作是娛樂和捕食,更是當作一種軍隊的訓練方法。
而匈奴子民從幼年開始,便於馬背之上鍛鍊騎射,匈奴全民皆兵不是蓋的,也慢慢發展壯大起來,幾乎與秦帝國同時成為一個一統的草原部落帝國。
匈奴只是缺少一個發展壯大的機會而已。
而這個機會,他們沒有等太久。】
始皇帝都不必再往下聽,就知道這什麼機會是指他秦二世即位。
畢竟是第一年就能被打進咸陽的存在。
北方守軍不得不南下捍衛首都,又怎麼可能還有餘力戍守長城。
別說守軍了,蒙恬都自殺了,真是守了個寂寞。
【歷史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充滿了巧合。
在秦二世元年登基的,可不止秦二世一人。
匈奴漫長的歷史舞台之上,只此一位別無分號的雄主正式登位。數年之內,便趁中原內亂之機會,東破東胡,南並樓煩,河南王地,西擊月氏,甚至將手伸到了今天的新疆一帶,勢力範圍直達烏孫和大宛等地。
北至貝加爾湖一帶,是個名副其實的大一統帝國,史稱「百蠻大國」。
而這位雄主,便是頭曼單于之子,冒頓單于。】
始皇帝簡直有點懷疑是不是自己有哪裡不對。
為什麼其他人的兒子看起來每個都很棒的樣子。
怎麼只有他搞不出合格的繼承人。
這不應當啊。
但除了不明真相的始皇帝,其他皇帝可不會去羨慕頭曼單于。
畢竟腦袋有點涼快呢。
哪怕國家發展不那麼快,也還是活著比較重要吧。
【而匈奴的壯大跟頭曼單于「巴甫洛夫的狗」一般的軍事訓練方式脫不開干係。
因為頭曼單于原本想要廢立自己這位長子,於是將其送到月氏為質,前腳剛送去,後腳就攻打月氏,想借月氏的手殺掉長子為幼子鋪路。
誰知道冒頓單于藝高人膽大,竟然逃回了匈奴。
頭曼單于覺得自己的兒子十分英勇,便給了他一萬騎兵讓他訓練並且再也沒想過廢立之事。
很可惜,他沒想法,可不代表他兒子沒想法。
父慈子孝的皇家故事在漠北也毫不遜色呢。】
始皇帝:???
知道頭曼不太聰明,沒想到這麼蠢。
突然覺得也沒什麼了。
這種蠢貨生了個聰明能幹的兒子只能說是替天行道了。
如果不跟他的帝國出現在同時代他還能多誇讚那個什麼冒頓幾句。
經常拿冒頓殺父這件事情內涵匈奴的漢朝皇帝不甚在意。
就是這個什麼「巴甫洛夫的狗」是個什麼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