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沒錯,又是咱劉豬豬的詔書中忍不住追憶往昔,表示「高后時單于書絕悖逆。」
這能忍?作為第一粉頭的班固拼了老命也要找出原文來,於是憑藉寫史書之便,第一次在《漢書》中披露了信件原文,讓後世的我們能夠一飽眼福,看看究竟是如何的褻嫚之言。】
呂后不在大殿之中,此刻正閒散地在自己的宮殿庭院之中曬太陽。
聽到天幕此語,呂后一時沉默了。
只能說,不愧是劉季的好曾孫,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劉邦則表示,這信息量有點過大了吧。
他去世之後是皇后掌權?
也是,想起了劉盈那完全扶不起來的樣子,反而是呂雉本人的確有著超乎尋常的敏銳。
劉徹:……
他寫詔書用典而已!你們幹嘛要斤斤計較。
再說了,打了勝仗那不得先把之前的憋屈事統統說一遍,才彰顯自己的正義嗎?
他沒有要你們去他大漢的書庫里找國書原文的意思。
但當日他第一次在書卷之中發現那捲國書之時,他便早已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匈奴人好好看看,他大漢之血性。
你自己妻群母就算了,竟然還要出言調戲他大漢的國母?
當真是成何體統!
【也可能正是因為大漢跟匈奴的第一次交鋒就搞出了白登之圍,再加上西漢建國之初,國內諸侯王尚且餘波不斷,無法讓中央放心大膽地將兵屯至邊境地區,所以數十年來,都採取和親政策。
縱然匈奴大小規模的入侵搞得邊境時常不安,最嚴重的一次差點給人打到甘泉宮側,距離長安,僅三百餘里。
即便如此,雖然國內官員憂心忡忡,但國內幾乎沒有主戰派。賈誼等文官都比較傾向於對匈奴不戰而屈人之兵。
晁錯則認為應當以夷制夷,鼓勵恢復秦朝時期的屯邊制度。但沒有軍隊的保障,也寸步難行。
你漢朝是哪根蔥?隔壁夜郎國連聽都沒聽過,甚至還懷疑漢朝沒自己大。
夜郎自大,這個在如今看來是一個笑話般的成語,在當時,又何嘗不是現實的寫照呢?
沒有實力誰敢跟著你對抗匈奴的鐵騎?】
不戰而屈人之兵?
聽到這麼一個大聰明的想法,始皇帝簡直懷疑這人腦子是不是不太正常。
真打算用什麼德行去感化匈奴,使匈奴歸附嗎?
真是他今天以來聽到的最大的笑話。
【已知歷史後續發展的我們總說漢武帝接手的,是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但仔細看看,漢武帝登基之時,內有外戚坐大,後宮干政,諸侯王殘了但還沒完全殘,外有匈奴擾邊,西南夷也蠢蠢欲動,漢帝國三面環戎,正被四方蠻族擠壓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