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漢使對匈奴使者下手,於是自己先下手為強?
不錯,這一點倒甚是符合他的心意。
【既然于闐已經收復了,班超便不多做停留,轉而前往疏勒。而此刻的疏勒,名為疏勒,實為龜茲,龜茲憑藉身後的北匈奴在疏勒橫行霸道,殺了疏勒王,另立龜茲人為新的疏勒王。
班超眼裡全都是時機啊。一聽這情況,眼前立馬一亮,這疏勒人肯定不可能對一個龜茲人格外忠誠,這就是他們的突破口。
於是班超讓自己手下吏員田慮去招降這位新疏勒王。疏勒王自然不肯投降。而跟隨班超的大多都從班超的身上學到了很多。
看到疏勒王如此固執,乾脆趁其不備,直接劫持了疏勒王。
班超立馬召集了疏勒的文武百官,另立疏勒新君。
疏勒人歡欣鼓舞,於是轉投漢朝。
班超兩度出使西域,得西域三國臣服。】
沒見過這種世面的漢初君臣:!!
剛剛沒仔細聽,這西域的國家都這麼玩笑的嗎?
好心動。
而在武帝之後的歷朝歷代就平靜了不少。
雖然他們沒有這麼秀的操作,但是絕對能相信西域那些國家會幹出這種事來。
但是西域那些滑不溜秋的國家,那可真是群見風就使舵的國家啊,臣服容易,反叛更是輕而易舉,格外讓人頭疼。
管他反叛不反叛,聽到班超如此功績,漢明帝心頭激動難平。
此等人才,是他這一朝的人才,不可謂不是天佑他大漢。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正在西域治理的風風火火的班超突然接到朝廷詔命,立馬班師回朝。原因無他,漢明帝駕崩,焉耆趁漢朝大喪之機,殺死了西域都護,西域也開始蠢蠢欲動起來。班超之軍隊便陷入了孤軍深入的危險境地,而東漢此時正值大喪,多事之秋,沒有空管西域。
漢朝中央便下令班超儘快回朝。
班超雖然並不情願,但還是磨磨蹭蹭地動了身。】
完了。
對於外交軍事等事物十分熟悉的人紛紛感受到了一陣絕望。
功虧一簣莫過於是吧。
這皇帝怎麼死得這麼巧啊,就不能晚點再死嗎?
漢明帝:???
他也不想死的啊。還有什麼比得知了自己的死訊更悲慘的呢?哦,有,那就是自己的死竟然還耽誤了他大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