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天幕在分析唐軍兩路作戰的時候還是放出了行軍路線圖,可以讓他們看到這所謂的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原來正是在西域再往南的位置。
大開眼界。
【青藏高原作為亞洲水塔,非但是長江黃河的發源地,更是流經東南亞的湄公河的上流源頭。
而印度的母親河恆河的發源地,也正是位於青藏高原的喜馬拉雅山,這也是為什麼一直以來印度都對喜馬拉雅山的歸屬問題指手畫腳。
可以說,誰控制了青藏高原,誰就真正意義上掌控了亞洲大半的河流源頭,光是這一項地理戰略意義,便不容小覷。
不然看看隔壁某土姓二哈大國的做法就知道了。
俗話說的好。
「君住長江尾,我住長江頭,日日思君不見君,斷君長江水」。
但咱們是個有素質的國家,我們只掌握核武器的開關,但我們一般不按這個按鈕。
所以,雖然清朝實在很不爭氣,但是作為步入現代國家的前一站,最終拿到了西藏的實際控制權,使新疆與西藏均屬於國際法國土溯源時限範圍之內的領土這一點,還是十分讓人慶幸的。
要是想想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南宋的版圖……
救命,這是什麼鬼故事,不敢想了。】
很好。
雖然已經猜到了原詩句大概率不是這個內容。
但是很不錯,他們十分生動形象地體會了什麼叫青藏高原的戰略意義。
可以斷我長江黃河的水,那確實是很可怕了。
不行,這個什麼青藏高原,不拿下來,寢食難安啊。
可以不會用,但不能沒有。
歷朝歷代的有識之士們已經摩拳擦掌了。
李世民則表示,既然兒子輩或許會在這裡狠狠栽上一個跟頭,這個地方又如此重要,要不然……
先打西南吧。
第113章 唐朝篇七
【侯君集與李道宗所率領的南路軍深入高原荒漠足足兩千多里,才終於追上了伏允可汗的背影。長途奔襲了一個月的唐軍忍無可忍,終於再次大破伏允可汗麾下的吐谷渾軍隊,虜獲了其名王。
可……嗯,沒錯,伏允可汗他又逃走了。】
還沒能成功快進到吐谷渾之戰的李世民:……
這個伏允是不是也太能跑了一點啊。
一點都沒有頡利乖巧,怎麼也不給自己掘點墳墓呢。
你們吐谷渾的馬好了不起哦。幹啥啥不行,逃跑倒是第一名嘛。
生氣。
【別無他法,南路軍只好與北路軍於大非川會合。有了上一次例子的李靖還是想再撈一個可汗的人頭。於是,李靖率領南北兩路合軍繼續追擊,一邊斬殺沿途吐谷渾部隊,遷回戰鬥了數十回,皆取得大勝,廢話,不然你以為這麼多唐軍堅持了這麼久的補給哪裡來?當然是就地取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