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腰斬?
國度六陷?天子九逃?
誰來救救他們。
李世民震驚之後紛沓而來的,就是滔天的憤怒。
良好的涵養在此刻化為烏有。
李隆基!
朕恨不能衝過去殺了你這個不肖子孫!
武周朝的女皇也看到了天幕。忍不住淡淡複述了一遍:「唐玄宗,李隆基麼?」
陪侍在武則天身側的上官婉兒已覺背後一涼。
為李隆基點個蠟。希望他一路走好。
【但我們也要往好了想嘛。雖說國都六陷,能既然能夠六次陷落不就正說明五次都成功收復了嗎?天子九逃,這豈不正說明雖然一直逃跑,但八次都還是很頭鐵地回來了嗎?
要知道,能反反覆覆如此仰臥起坐的,縱觀整個歷史,也只有唐朝了。
難怪人們總說,想看各種類型的歷史,看唐朝就夠了,素材足夠豐富,你想看的它都有。】
李世民一時之間被天幕所言給哽住了。
不好意思,完全沒有感受到任何的安慰呢。
想殺人的那顆心更加熾烈了。如果可以,他大唐一點都不想要如此的仰臥起坐。
【而且,吐蕃的興起,雖然與唐朝的決策和內政息息相關,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其實吐蕃的崛起也是有其客觀和科學的理論依據的。
縱觀整個隋唐時期,亞洲板塊正處於又一個氣候溫和的時期,所以高原之上氣候較之先前,也更加溫暖,這對於高原人口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都是大為裨益的。
再加之青藏高原那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的地形,青藏高原趁中原稍稍虛弱之機發展出一個可以與之抗衡的強盛國家,幾乎是絕大概率的事件,只不過,這個國家正好是吐蕃罷了。】
現在外患已經完全不是李世民的關注重點了。
畢竟吐蕃嘛,隨手收拾一下就大功告成了。
什麼科學客觀,不需要。
在他大唐的鐵騎之下,吐蕃又如何能安然無恙呢。
還得是大唐要自身得以興盛,震懾住周邊國家才是正理。
可偏偏那個禍害了他大唐的後世子孫,他鞭長莫及。
非除之難以解他心頭之恨。
【再說了,唐朝再怎麼國內混亂,藩鎮宦官齊上陣,但人家自己解決了自己的宿敵並且最終死在了自己人手裡。接下來向我們走來的宋朝那令人熱淚盈眶的「武功」才是真的讓人倍感窒息。】
李世民:……
其實他覺得這什麼藩鎮,什麼宦官,聽起來也挺讓人窒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