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等等,什麼叫有人會開城迎接啊?
【但實際上,宋朝的許多,譬如「守內虛外」啊,甚至於「斥地為敵」的光輝的祖宗之法的許多弊政來源,還得看我呆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
當然了,宋太宗還只是個開胃菜,宋朝的皇帝,那絕對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啊。
譬如宋太宗那位以一己之力玷污了整個泰山的兒子宋真宗。】
玷污了整個泰山?
什麼意思?
等等,泰山?
剛自導自演搞完所謂「天書」等祥瑞,準備大刀闊斧去封禪的趙恆:???
他爹不就是太宗嗎?
難道天幕說的是他?
胡說八道,他有天命在身,怎麼能說是他玷污了泰山呢?
第116章 宋朝篇三
【由於宋真宗玷污泰山之事過於出名,經常掩蓋宋真宗其他光輝事跡,因此泰山之事我們等會兒再說。
作為宋朝的第三任君王,雖然宋真宗罹患嚴重的「恐遼症」,但是他還是前後兩次都效仿前兩位皇帝御駕親征了,只不過每一次的過程都很「精彩」便是了。
咸平二年深秋,遼軍再次大舉攻宋,在忻州刺史的鼓動之下,宋真宗第一次御駕親征。
由於御駕親征的路線過於曲折,先到澶州,再折往大名府,這一路上,宋軍在前線節節敗退,損傷慘重。等真宗真正抵達大名府之時,遼軍已經將黃河以北的河北與山東等地區洗劫一空,正在北撤的過程之中了,可以說,這次御駕親征完全沒有帶給遼軍任何實質意義上的打擊,很可能都沒碰到遼軍的面。
但是,咱大慫嘛,那心理治療大法是最會的了。
只要遼軍撤退了,那不就是我大宋的勝利嗎?
於是宋真宗便認為自己此次出征大獲全勝,還親作《喜捷詩》與群臣唱和,好一派向榮之景象啊。】
聽到咸平二字,又聽到說是宋朝的第三位君王,趙恆終於相信,天幕所內涵的這個玷污泰山之人是自己無疑了。
竟然還在詆毀他咸平二年的那次親征。
怎麼不算大捷呢?
要知道,那可是遼軍啊,他宋朝之軍隊如今步步掣肘,硬碰硬如何是好,自然只能先行驅逐出去,待得來日兵力強勁,再做打算嘛。
趙恆完全不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任何問題。
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漢朝正經意義上的第三個皇帝,且好巧不巧的也經歷過匈奴兵至甘泉自己準備親征,匈奴卻業已撤退之尷尬境地的劉恆:……
就勉強算你兵力孱弱,為了民生計未曾追擊,但倒也不必這般大張旗鼓吧。
這毫無疑問,是一種屈辱,如何便能如此欣然接受,還大肆宣揚,當真不害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