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體現自己的決心,文帝下令免去周勃丞相之職,且十分殺人誅心地對周勃說:「丞相為我所倚重,想來應該非常樂意為我做出列侯之國的表率吧。」
這不就是典型的,愛我嗎,愛我就為我去做表率吧。
什麼?連為我做個表率都不願意?那你是想死嗎?
被點名的周勃無可奈何,只能舉家搬到絳縣。連周勃都搬家了,其他列侯們自然也再無辦法,只好怏怏不樂地也跟著離開了。
可以說,這是文帝初步削弱功臣集團的一次巨大勝利。
此舉終於讓那些昔日目高於頂,眼中無皇權的那些功臣們意識到,皇位之上的天子並不是好拿捏的柿子,從此,他們只能漸漸依附於皇權。】
剛上了轎攆打算前往太尉府的諸位徹侯們:……
啊這,他們還要去嗎?
早知今日如此,他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傻了吧唧地請這位祖宗來長安即位的啊。
何為搬起石頭狠狠砸了自己的家,他們算是明白了。
可是,如今掌控南北及殿軍的,可不是昔日愚蠢的呂祿等人。若無法奪取南北軍的控制權,他們發現,自己竟然也只有忍氣吞聲,乖乖聽命。
未央宮中,劉恆聽著天幕此言,格外舒心。
只是……
竟然還要讓他再多等上一年,差評。
【而這道詔書的餘韻卻遠不止於此。可謂是一箭雙鵰之計,長安的心腹大患被一舉搞定,可萬萬不要忘了之前的「易侯邑」政策哦。
既然長安的諸侯要去封邑,那麼之前那些滯留在諸侯國的列侯們呢?自然沒有不之國的道理,畢竟人家詔書中明明白白地寫著「今列侯多居長安」,也就是還有沒居長安的那些也在本詔書所指代的對象之中。
而按照漢初的慣例,諸侯王的外戚及子弟等人如若封侯,那封邑必在諸侯王國之內,是諸侯王的一大倚仗之一。永遠不要小瞧漢朝外戚的力量,各種方面上的。
說明這是一次蓄意已久的計劃,一環扣一環。可以說,漢文帝憑藉自己三道詔書,最終以數個縣的稅賦為代價,一方面沉重打擊了長安城中的功臣集團,最終功臣集團們漸漸向皇權低下了自己高貴又傲慢的頭顱。
另一方面,也分散了諸侯王國,尤其是當時對漢朝威脅最大的淮南王與齊王的勢力。】
其實早在天幕提及一開始的「易侯邑」之時,漢初的那些人精們就已經有所察覺了。
直到說到此處,他們便更加篤定。
也許從一開始,那什麼漢文帝的真正打擊對象,也許就是諸侯國的那些諸侯們,長安的功臣集團只是捎帶上的,反正不打白不打,不如一起一網打盡算了。
但是他的真實目的,根本就是諸侯王們嘛。
如此一看,算一算損失,損失最慘重的,其實是諸侯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