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終於下定決心,也做好了前期的準備工作,收拾好了自己的八百壯士,準備開始造反了。
當然了,造反這話可不興說哦,自是需要找上一個合適的理由。
「清君側」這個自漢景帝時七國之亂打出來的旗號,歷經千年,仍舊十分好用,歷史上用了都說好呢,是經過時間洗禮的好理由啊。
於是朱棣自然也選擇了這個理由。
再加上還有他親爹為自己背書。
朱棣反手掏出他爹留下來的祖訓,只見字裡行間寫滿了那句「如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
這不就是他親爹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好理由嗎?不就是在期待藩王搞事情嗎?
真是史上最豪華最有底氣的一次清君側啊。
你說什麼?沒有密詔?等他造反成功了,不就有密詔了嗎?計劃通。
這句話後面還有半句?問就是沒看到。
這些都是小問題,不要在意嘛。】
朱元璋如鯁在喉。
今天他終於知道了,什麼叫靈活運用他的祖訓。
怎麼就沒看到了?
他沒寫上嗎?
「既平之後,收兵於營。」
他才沒有期待藩王搞事好吧!
永樂皇帝朱棣深藏功與名,沒錯,正是如此。
天幕說的有道理啊。
這就去宣揚一下,正是他爹死前給自己留的密詔,讓他見狀不妙,就造反。
這都是他爹對自己這個寶貝好大兒的愛啊。
第147章 太宗上位計【十九】
【有些時候,不免感到唏噓。
建文帝心心念念,以史為鑑,不想發生漢朝七國之亂的藩王問題,最終成功玩脫,恰恰正是他為華夏歷史導演了一場藩王造反成功的戲碼。
實際上,如果他採取更溫和的手段,明初大概率是不會爆發藩王問題的。
畢竟洪武三十一年之時,為了提防燕王朱棣造反,建文帝已經調開了原屬朱棣調遣的軍隊,相當於削去了朱棣最大的一項權力,也即兵權。
當時的朱棣,或許也有憤懣,最終還是沒有做出激烈的反抗。
這擱漢初你試試?】
劉啟表示,這可不關他們漢朝七國之亂的事。
你還不如重蹈七國之亂的覆轍呢,好歹七國之亂,是他大漢朝廷贏了啊。
朱元璋:……
更無法理解了。
老四兵權都給你奪了,你都削不明白這個藩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