嗐,這話說的。
幹嘛要分析得這麼明白,他不得給自己留點後路?
萬一他哥要是造反失敗了,他還好說自己只是被脅迫了呢,這樣還能保下全家的性命呢。
主要是……
在親哥手下如何還不好說,但是在朱允炆的手下,他恐怕是要麼死要麼軟禁,再也想不出第三條路來。
朱棣則絲毫不意外。
他雖然喜歡出奇兵,但也不喜歡打無準備的仗,既然敢隻身赴大寧城,自然是看到了寧王的猶豫,也自覺自己那一行成功的機率至少有八成以上方才會出手。
他可不是莽撞的人。
再說了,哭訴賣慘什麼的,這種東西,還不是手拿把掐?
【而在朱棣駐留大寧城的那幾天,其手下之人也暗自入城結交大寧城的官兵,又提前埋伏在了送行的郊外,將寧王一家裹挾著去了北平,大寧城精銳悉數反叛,皆被朱棣收編,於是燕軍勢力大增,當然,朱權也沒有閒著,進入燕軍之後經常替他哥草擬檄文。
既然搞到了兵源,朱棣自然是回過頭來狠狠殺向李景隆。
作為虎父犬子的典型代表人物,對上朱棣,李景隆不能說是兵敗山倒,只能說是基本沒什麼還手之力,被朱棣耍的那叫一個團團轉。
鄭村壩之戰一戰,損兵十餘萬,丟盔卸甲,損失了數十萬人的輜重。
又被燕軍一出聲東擊西佯打大同的行為調動得疲於奔命,最後在冰天雪地裏白奔波了一個多月,兵力裝備損失慘重,士氣也受到重創,但燕軍那邊卻有意外之喜,路上偶然巧遇了蒙古來降的軍隊,又擴充了一波兵力,打著打著,人還變多了。
這大概也是唐、明兩位太宗的相似之處吧。】
就是這麼巧呢。
打不過他們投降不是理所當然的嘛,投降了當然就順便收編了唄。
反正他最是缺人了。
但時至今日,想起李景隆竟然打不過就輕裝逃跑,甚至還
忘了通知剩下的圍攻部隊的行為,朱棣至今記憶猶新。
其實比起兵源,他更缺的,正是輜重無疑啊。
【不過嘛,我們Judy那可是不忘初心的一把好手,一直沒忘了強調自己清君側,師出有名的正義性,一直向朝廷痛罵齊泰、黃子澄這兩位「奸臣」。
對此,建文朝的反應是,沒有反應。
哦,也不能說沒有反應吧。
朱允炆更奇葩的大餐這不就給人端上來了嗎?
齊泰與黃子澄其一人之官職根據戰場情況在南京做起了跳樓機,因為李景隆在前線的持續潰敗,齊泰與黃子澄被建文帝罷免,試圖以此搪塞朱棣,那朱棣當然也不傻,開始向朝廷索要這兩個人。
那建文帝當然是捨不得交出去的。
隨後不久,建文三年正月,因為上個月前線東昌的大捷,建文帝覺得自己又行了,腰杆子又挺起來了,立馬將這兩人官復原職了。
誰知道,三月又兵敗大名城,建文帝趕忙火速又貶斥了齊泰與黃子澄,裝作好似無事發生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