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還會有這麼奇特的現象?
明朝稍往後的皇帝們恍然大悟。
他們就說呢,怎麼一年比一年冷啊!
【但這些都是值得的,終明一朝,北京始終沒有陷落,最終的淪陷伴隨著的,就是明朝的覆亡。
甚至有人說,明朝時期定都北京在某種程度還降低了邊境藩鎮割據的發生概率。畢竟,皇帝他家就在最容易生亂的邊境呢!
這當然是個有點道理的玩笑,明清時期藩鎮割據並不嚴重的原因主要還是中央集權與皇權的高度集中,達到了歷史巔峰水平。】
行吧,原本聽到能減緩藩鎮割據甚至有點蠢蠢欲動的唐朝皇帝們這些終於歇了心思。
本來想著反正他大唐也不冷,遷個都也無妨。
但既然不能防患於未然,那還是罷了吧。
從未考慮過遷都於北京的朱元璋:……
忍不住扭過頭問朱棣:「北京真有這麼適合當國都?」
朱棣沉默。
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你兒子我現在之所以還在南京,就是因為兒子我還沒就藩?
【而天子戍邊,親守國門的骨氣,也還是為明朝積攢了一波好感的。譬如微操感人的亡國之君崇禎,最終以身殉國,吊死於紫禁城之後的景山之上,與北京、與明朝共亡,終是有始有終地貫徹了明朝「天子親守國門」的理念。
崇禎有好幾個廟號,但是現在普遍比較認可的廟號為「思宗」
「思」在古代的諡號法中的意思與如今大多數的認知不同,「追悔前過曰思」,這其實並不算一個美諡,也並沒有多少追思之意,但對於一個亡國之君,認為他已認清了自己之前的過錯,這已經是非常溫和寬容的一個廟號了。】
雖然聽到明朝亡國的信息,朱棣心中難掩失望,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那個曾孫的故事讓他很是刺激了一番,聽到他大明的亡國之君能與國共存亡,還算是頗為欣慰。
但剛登基就得知自己就是那個亡國之君的崇禎:……
而且,什麼叫他微操感人啊?
這話是什麼意思,是說他治國理政不夠優秀嗎?
【扯遠了,說回永樂朝。永樂一朝,五征漠北,南伐安南,這幾乎是同時南北雙線出征,與此同時北京還在熱火朝天的營建紫禁城與疏浚聯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這一樁樁一件件可全是大工程啊。
大工程的背後那就是如流水一般被花出去的銀子啊。
但就這,還是營造了明朝的永樂盛世,那麼問題來了,錢從哪裡搞來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明成祖時期的又一件大事,那就是鄭和七下西洋。】
畢竟永樂三年就派鄭和第一次下過西洋了,因此,對於這個行為,朱棣並沒有多麼震驚。
他大明有船又有人,既然已經平定了安南,那自然要趁勢宣揚一下他大明的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