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你說為什麼除了明朝納入朝貢體系的國家之外的小國在那個區域行商遊走會被攔下?
那一定是他們不懷好意!是意圖破壞他大明鄰邦友好的海盜!
否則你們幹嘛要在這使節的必經之路上停留?
畢竟之前他大明的船隊出去之前,就正是海盜盛行啊,凡有經過的船隻大多都會被劫掠財物,他們大明多上點心也是正常的。
朱棣很快便能夠自圓其說。
【而在永樂朝,鄭和平均二一次西洋,一次去至少一年,回來不到一年就會立馬再次下西洋的行為,絕不可能真是如所謂「厚往薄來」,畢竟國內到處都要用錢,還年年出去撒錢,這是個正常人能幹出來的事情嗎?
明代學者嚴從簡曾經說過:「自永樂改元,遣使四出,奇貨重寶,前代所希,充溢府庫,貧民承令博買或多致富,而國用亦羨裕矣。」
也就是說,明朝朝廷絕對是狠狠大賺了一筆的。而有朝廷在前打樣,隨著永樂時代的結束,明朝官方對於出海漸漸失去了興趣之後,敏銳地民間資本卻藉以看到了巨大的商機,哪怕頂著海禁也要闖蕩上一番,畢竟這是個一本萬利的生意嘛。
因此,明朝中後期,海上貿易十分繁榮,一大批海商起家的商人富可敵國。】
富可敵國?
這話聽著就讓劉徹十分興奮。
民間商人的錢不就正是朝廷的錢袋子嗎?
原來海上貿易這麼掙錢?
也是,聽天幕的意思,只要二年,便能去一個來回,一艘船恐怕能載上不少的貨物,那不得賺飛了?
這麼賺錢的生意,就應該一邊朝廷自己運營,一邊坑商人的錢嘛。
劉徹只要想想就覺得真是一筆划算的買賣呀。
朱棣
茫然。
那不然呢?
真炫耀國威也用不著年年去吧,又不是蒙古。
雖然民間手工業飛速發展,甚至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但是明朝吧。
它竟然是窮死的。
許多人將明朝最終的貧窮往朝貢和海禁上推鍋,認為一定是因為明朝什麼天朝上國的自大毛病,厚往薄來的闊綽出手,讓那些藩屬國掙得盆滿缽滿,自己卻日漸勒緊了褲腰帶。
實際上,明朝皇帝也不是傻的,怎麼可能真的做慈善。
對於那些隨行的貨物,是要徵收高達百分之五十的超額關稅的,至於這些關稅隨著明朝經濟問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到難以解決,這還真跟人家關係沒那麼大。】
天幕你再說一遍,明朝是怎麼死的?
窮,窮死的?
莫說是前朝皇帝了,便是連朱棣也忍不住沉默了。
先前他便已經知道,他大明的最後一任帝王自縊於景山,知道他大明也終有竟時,更從未肖想過千秋萬代,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