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字理解出兩種完全相反的意思。】
趙光義慌亂之下,也不知道是不是爆發的求生欲上線,使得他頓時抓到了其中的關竅,顧不得形象,趙光義膝行向前,高聲為自己辯駁:「官家,天幕這簡直是無稽之談。若真是如後世人第一種理解,愚弟犯下如此的禍事,百死莫贖,但是……
當日身處皇宮大內,官家又如此明鑑,又怎麼能逃脫官家的慧眼呢。若是官家有所察覺,罪臣又怎麼能順利離開這皇城大內呢。
且若真是第二種說法……」
還特意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將後面半句隱去,一副受了天大的構陷的委屈模樣。
趙匡胤冷冷地看著趙光義。
倒是會為自己開解。
趙匡胤也並不是沒有聽出這其中的
問題。
不過嘛……
世上哪會有如此巧合的事情!
趙匡胤可不是傻子。
頭一晚跟你暢飲,當夜就暴斃了,說跟你沒有任何關係,誰信吶。
他甚至覺得自己很可能比後人第一種想法所設想的還要憋屈。
他不會壓根就沒來得及想通這是誰動的手,就直接橫死了吧?
這世間還有比他還憋屈的開國之君嗎?
【作為歷史上的未解之謎,其討論點又怎麼會只有這麼點呢。
對於書中所說的「柱斧」到底是什麼,大家也是興致勃勃。
許多人看見這個「斧」就直接展開了想像的翅膀,本著砍柴的斧頭就去了。
說趙光義一定是掄起斧頭照著趙匡胤就劈了過去。
要真是如此,那就不叫燭影斧聲了,乾脆叫血濺三尺吧。
要這點含金量就成了未解之謎,是不是有點太小瞧咱大華夏了?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趙匡胤:……
他興許當時是有些微醺,又興許沒有如今年輕力壯。
但他不是已經死了好嗎?
趙光義要真是這麼一斧頭給他掄過來,這還不讓他感受一下自己沙場磨練出來的武人體魄?
再說了……
你們後世人對他們大宋的皇宮究竟是有什麼誤解。
為什麼會認為他議事飲酒的宮殿裡面會有斧頭啊!
反正已經登基了,沒有性命之憂的趙光義只能說,感受到了自己從心底里發出的靈魂疑問。
他看起來有這麼愚蠢又莽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