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得地無用?
這世上哪裡有得來沒有用的土地?
如果有,那一定是這些人沒有動腦子思考應該怎麼治理這片土地。
那麼該換掉的,反正不是這得來不易的土地,至於換掉誰呢?
那當然是換掉沒本事的官員咯。
劉徹復盤了一下自己的邏輯,頗為滿意地點了點頭。
沒毛病,正是如此。
【這話是不是聽起來有點耳熟?耳熟就對了!正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呢。之後的宋朝也經常拿這個理由出來挽尊。
什麼「匈奴化外之地,得其地不可耕」云云,正是出自宋人語錄。
合著打下來的河西不是匈奴故地了是吧,塞外江南了解一下嘞。哦,不好意思,大慫的人恐怕連張掖門往哪邊開都不知道吧。】
原本對於自己的觀點認同感很強,並且仍舊堅持得地無用的漢武朝許多官員:……
怎麼辦,誰懂啊,一聽到這個觀點跟那什麼宋朝人的觀點十分近似,就突然嫌棄了起來呢。
匈奴之地怎麼可能無用呢?
這話簡直是污衊!
他們可從來沒有這麼想過!
無論之前他們是怎麼想的,但是聽罷這段話,他們不約而同地為自己找補。
他們這句話的重點主要在前半句,主要是勞民傷財,嗯,一定是。他們之前必須是這個意思,確信。
【對於這種觀點,深耕西南夷,並且擁有過切身感受的司馬相如當然擁有不一樣的感觸。而大文豪的感觸,那就是不一樣。
感謝司馬遷,出於對這位同時代大文豪文筆的喜愛,使得《司馬相如傳》因收錄了其大部分文章原文而使這篇列傳成為《史記》之中篇幅最長的一篇,並且讓我們也能一睹其風采,雖然睹得有那麼億點點痛苦。
哎,沒文化,不識字是我的錯,一定不是漢賦花里胡哨的錯。
在《難蜀父老》這種政論文章之中,也是佳句頻出。
比如後面被漢武帝引用到元封五年求賢詔的那句「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靈感來源有極大可能就是出自這篇文章中的所謂「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
當然,也不排除有這是漢武帝本人的感慨被司馬相如化用的可能。但誰叫史書中沒寫呢,沒寫那當然是誰先說的署名權歸誰咯。】
司馬遷:……
一時之間竟然沒能分辨出天幕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在誇他。
司馬相如的文章寫得好,他不收錄下來多可惜啊!
劉徹:……
看到司馬相如的文章腦子裡有點靈感寫詔書的時候用一用怎麼了?
劉徹理直氣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