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舒這還是支持出兵的,照說,至少比那些不願意出兵的已經仁慈很多了。
這會兒要是國家和樂,太子殿下位置安安穩穩的,那麼他也不用出此辦法。
然而他們得堵住別人用孝道威脅的嘴,另外又要保證自己這邊的兵力,除此辦法外,也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了。
在場眾人,除了一開始想要有些說法,然而話到嘴邊又咽下去的大臣說過那麼一句之外,其餘的人都是安靜沉思,似乎在想雲舒這辦法的可行性。
雲舒之後也沒說什麼話,在他說完這個辦法之後,大家在究竟按照雲舒的辦法來,還是不出兵之間展開了討論。
最後還是太子殿下說了話,覺得最後還是按照雲舒說的辦法來出兵。
將那些年紀大些的,身子弱些的兵送去帝都那裡,具體還是準備調三萬的兵,這也已經算是很多了。
從軍隊裡面找,只怕也很難找出老弱的兵湊夠兩三萬,最終可能還是要貼一些精壯的兵力。
雖然現在世道不好,然而十五歲以下,六十五以上的兵目前還是不要的,所以再老的兵,也就只有六十出頭,老兵整體在軍中占比也不是很大。
太子發了話之後,所有人都開始下去執行。調兵的調兵,統計各地兵力的去統計。
雲舒他們這邊總共也就是□□萬的兵,本來是連連勝仗,目前就是將備用的兵力調走。
目前的情況就是,前線接下來不能有重大的失誤,否則一旦前面守不住,他們後方能夠補充的兵力就不夠了。
好在現在行軍打仗都是一座城一座城打的,否則敵軍要是繞道快速打過來,他們只怕也很難抵抗。
這便是許多人都不願意出兵去周帝那邊的原因,這樣一來自己這邊的戰線就要被拖延。
養兵要錢,因為是募兵,精壯的男子都來參軍了,地方一些需要體力的事情就只能靠家中老人跟女子扛上,每家現在還有賦稅,這對農耕社會來說多少有影響。
自然,都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目前國家養人也並沒有這麼難,到底還是地主家的孩子,手裡有糧。
然而大臣們自然都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速戰速決的話損失會比較小,況且現在好容易在敗仗中有了贏的一面,自然希望乘勝追擊。
因為他們打的是正義之戰,是收復國土的戰爭,因此並不容易產生什麼驕兵的情緒,只會覺得贏了是應該的,輸了就是恥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