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的事情塵埃落定之後,朝內穩定,整個國家的風氣就容易變好。
然而宮內的問題已經解決,宮外的問題又接踵而至。
南方許多地區,在七月後的幾個月內輪番起義。國內稅收減去大半不說,今年多地洪澇,又要花錢賑災。
雖然天災多,然而起義的主要人物卻都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各地一些掌握權力的官員。
許是想要效仿北邊,只要打到京都,然後讓天子下個詔書,如此一來他們也可以稱霸一方了。
所以造反的官員一個接著一個來,周帝無法,只好派兵去鎮壓。
朝內這會兒依舊還是缺乏人才,周帝已經跟大家商量好,明年再開恩科,文武都要出些人才,所以武舉也會辦起來。
這日,在跟周帝開完會後,雲舒借著舉薦人才的名義,要跟周帝舉薦顧雲璟。
畢竟他的堂哥是真的有能力,這麼兩年來,一直待在南方,說實話確實有些屈才了。
太上皇不是明主,雲舒覺得給他效命,還不如去鄉下種地。
然而現在的新帝不同,他識人善用,給他當差是不會虧的,因此雲舒向周帝推薦了顧雲璟。
秦承業聽雲舒說顧雲璟,便笑著說道:「這不是你之前那位很有才能的堂兄麼?」
雲舒說道:「皇上還記得哥哥,是哥哥的榮幸。」
周帝有些疲憊地笑了笑:「怎麼不記得,我記得父皇還誇過他來著。他一個探花出身,年紀輕輕又有才有德,讓他去區區一個南方小縣城當官,實在可惜了。」
雲舒一聽周帝這麼說,就知道哥哥回京都有望了。
「皇上謬讚了。」
接著只聽周帝說道:「你那個哥哥是該回來,只是父皇剛去還沒有多久,他又是被先皇貶謫過的人。顧雲璟這人十分有才,做人卻太過剛強。再南方受點兒難處也是應該的,也學學為人處世。等過了今年,朕再調他回來吧。」
雲舒低頭應是,然後就沒有話說了。
他這會兒也不能強硬要求周帝馬上就把人放回來,周帝這麼說其實已經算是給了準話了,明年想必哥哥能回來的概率是很大的,雲舒能夠有周帝這麼一句話其實就夠了。
這日回家之後,雲舒有些迫不及待地給顧雲璟寫信,告訴他周帝要將他召回的消息。
雲舒想著,他這次也算是幫顧雲璟做了一件好事兒。
最近雲舒常跟堂哥信件往來,總能看到他借景抒情,雖然寫了許多山水風光的詩句,然而總有苦悶的情緒在裡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