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地產企業來說,你建造出來地住宅只要賣出去了,以後無論漲得多厲害,那都和你沒關係,但商場不一樣,商場的產權在自己手中,未來的租金收益可都是歸自己所有的。
核心商圈的商場那就是妥妥的優質資產,沒有人會願意賣掉的,必須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但是他們商場的開發計劃並不順利,傅京笙在和區政府接洽後得知,這個老電影院需要同臨近的王府井、長安街周邊共計一萬平米土地統一開發,不能單獨拆出來出讓。
若是在其他地段,一萬平方的土地他們東城置業也不是吃不下,畢竟亞運村五十萬方他們都拿下了。雖然商業地產東城置業是第一次涉足,但他們早就有這個野心了,也做好了相應的準備。
但這裡不一樣,這個位置真的太重要了,往前走一公里就是天安門,對面就是商務部,旁邊就是王府街步行街,要在這裡建商圈,那是真的賺,但難度也是真的大,巨大的收益背後往往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但高收益明擺著放在這,頂級商圈,標誌性建築,哪個公司不動心,哪個公司不想進入,尤其是那批港資背景的地產公司。
相比於內陸的剛剛起步,此時的港城房地產已經進入沸騰時代,房價也已經飆升到了兩萬元以上。
港資的房地產商在港城打的你死我活,港城資源有限,嗅覺敏銳的他們自然也就把目光瞄準了內陸,在八十年代末的時候就已經陸續有港資房地產公司進軍內地了。
到了九十年代初,在京市地產地界,港資房企已經占據了大半壁江山,他們無論是在經營模式還是在產品設計上,都領先內地幾十年。
在這種背景下,東城置業自成立以來簡直是在夾縫中生存,好在他們熬了過來。
京華坊順利清盤還拿到了大獎,海淀區的別墅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豪區,亞運村的項目的成功操盤更是讓他們東城置業名聲大噪,自此東城置業也算是在京市站穩了腳跟。
內資房企中能和東城置業一較高下的也就只有王氏地產了,只是王氏在幾年前出了那件事後就漸漸掉隊了。
那件事算是王氏的內亂吧,只不過談湘也在裡面出了點力,算是推波助瀾吧。
當年東城置業在海淀區拿下別墅房那塊地後,王氏地產不久也進入了海淀區,並且一連拿了五塊地。
那真的是大手筆呀!也不知道他們哪來的自信,九十年代初期市場房價還是很平穩的,居民的購房需求還沒有這麼大。
還是王大少在一次酒會上說漏了嘴,提到了學區房這幾個字,傅京笙一下子就捕捉到了裡面的蹊蹺之處。
談湘得知後想起了一個人:蔣心。她如今可是已經升到教育局主任位置了,莫非是她告訴了王氏地產內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