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昂又帶有節奏的音樂聲再次響起,歡呼聲和加油聲此起彼伏,游泳館裡像炸了鍋一樣熱鬧起來,唯一不熱鬧的恐怕就是教練區域。
各校的教練都匯聚於此,不僅關注自己隊裡的孩子,也時時刻刻關注對手。羅銳和郭文康的眼睛緊緊盯著出水線,現在運動員還沒出水,每個人都在水下進行海豚腿前進,雙手交叉伸向前方,屁股和大腿為前進提供動力。
「冬子吃虧啊。」郭文康搖了搖頭。
他們這個位置剛好和水平攝像頭似的,能夠追蹤前15米的出水速度,郭文康作為經驗豐富的技術教練當然知道姚冬的技術沒有問題,但他確實吃了一點虧,身高。
現在小孩兒都高,游泳隊裡男生平均190,女子178,基本上就是隊內常態。姚冬沒高過190就是吃虧,一起出發的對手最高196,一下子高出9厘米來,跳發就能看出差距,矮個子只能拼命追速度。
顯然姚冬也知道自己的劣勢,他已經是全家最高的人了,在藏區也是高個子。別人都羨慕阿爸阿媽,兩個兒子看著都高高大大,可是競技的殘酷性在此刻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努力地感受水的流動,用小腦瓜思考著每個動作。
所有人都緊緊地盯著出水線。
伴隨著2號泳道的選手率先出水,這是一個信號,潛泳線快要到了。泳池兩邊那4位技術檢查員的行走速度和運動員的游速一樣,時時刻刻注視著他們在水下的動作。
接二連三的人冒出水面,然而姚冬還沒動靜。
潛泳的速度會更快,所以很多運動員都會儘量延長這個環節,但同時這樣做的弊端也很明顯,肺部負擔過大,肌酸堆積過快。每個人都在精妙的計算下尋找著一個平衡的點,否則很可能游完第一個50就沒有後勁兒了。
姚冬的優勢就在於他對氧氣的需求低,肌肉韌性大。
他是最後一個出水的,出水後立即開始換氣,一頭扎進有氧運動環節。看台上的外行看不出任何門道,只知道喊加油、吹口哨,可是郭文康這才鬆了一口氣,姚冬這一追直接追上來一個頭的距離,是個動腦子的孩子。
伴隨著真正蝶泳運動的開始,游泳池爆發出炸裂的水聲,仿佛直接給水裡扔了8個炮彈。白浪翻滾,這是真真正正的浪裏白條,一個又一個矯健的身影化身為蝶,開始了水中的綻放。
第一名領先者就是姚冬,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姚冬的手臂奮力向前伸展,肩膀經歷了一次打開後迅速收縮,大拇指帶領手臂直直砸入水中。餘光里除了水還有兩個人的身影,可無論是左邊的余星源還是右邊的蕭行,現在他們的身份只有一個,那就是對手。
在真正想贏的人面前,是沒有什麼前男友的。他相信蕭行也是一樣,絕對不會因為兩個人的關係而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