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相對耐旱的作物,水稻收成時是七八月,想來還不是最乾旱的時候,應該能收一點兒。
主要是水田不好種別的作物。
土豆和紅薯是出了名的產量高,也飽腹,是災年必備。
三人邊走邊說,秦家這邊謝栗在和秋氏做豆腐。
昨晚秦封就泡好了豆子,蜀郡這邊有過年吃豆腐的傳統。
先把泡發好的豆子用石磨磨成漿,再用紗布過濾掉豆渣,然後放進鍋里大火煮開,一邊煮一邊攪防止糊鍋,也防止溢鍋。
煮開後再中小火煮五分鐘,豆子的香味飄滿了廚房,謝栗咽了口口水,秋嬸看著他的樣子,和自家女兒也差不多大。
從鍋里盛了一碗豆漿出來,加了一點白糖進去,遞給他。
謝栗接過後,用筷子攪開白糖,輕輕吹動碗沿,稍微冷卻一點後,他迫不及待的嘗了一口,豆香味盈滿整個口腔,帶著淡淡的甜味,一下就愛上了。
見他喜歡,秋嬸盛了半盆出來,留在一旁,這就是豆漿。
在鍋里剩下的豆漿裡面加入化開的鹽滷,慢慢的分次倒進鍋里,豆漿凝結成絮狀的豆花,這個過程稱之為點豆腐。
豆腐點好後,秋嬸把洗乾淨的做豆腐的模具擺好,墊上一大塊紗布,把鍋里的絮狀豆花都裝進去。
多餘的水從模具的縫隙流出去,這會兒的形態稱為豆花,秋嬸也裝了一碗出來,然後用勺子把模具里的豆花的水分擠壓出來。
最後把紗布揭過來把豆腐蓋著,再蓋上模具的蓋子,提一桶水壓在上面,半個時辰後老豆腐就做好了。
謝栗一邊喝豆漿一邊看秋嬸做豆腐,這樣的主子秋嬸也喜歡,把做豆腐的訣竅都教給了他。
秦封回來後,看著做好的豆腐和豆花,心裡冒出個一個美食的名字
「葷豆花!」
第56章 下套
葷豆花是秦封在華國時學會的一道菜,也是家鄉美食,特別出名。
他把葷豆花的做法給秋嬸說了,秋嬸覺得並不複雜,打算試試看,不知道能不能做好。
秦封讓她放心做,就算做得不好,也不會怪她。
葷豆花的湯底比較關鍵,王叔在後院抓了只嫩雞出來宰了,用雞來吊湯。
吊湯的時間,準備葷豆花裡面的配菜。
配菜需要什麼,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要求,每家每戶做的也不一樣,簡單來說就是想吃啥放啥,就地取材。
秋嬸對於家裡的食物已經了解了,準備了土豆、蓮藕、山藥、滑肉片、干菌菇泡發、干海帶泡發一點點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