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關係不睦,但在外地人看來他們仍然是同鄉。
當然,無倫是首輔還是她父親容雁歸,都是官場的老狐狸。
他們雖然支持容青玹的奏章內容,但都沒有公開表態。
如今季貴妃正受寵,而三皇子剛大婚,要讓景昭帝這個時候趕他去就藩是有難度的。
立皇儲一事則更難,因為這事可以說拖了有十多年之久了。
排在三皇子之前的大皇子和二皇子都不是元後所出,他們的母妃的身份比季貴妃要低。
尤其是大皇子,是宮女所出,景昭帝自然看不上。
等到大皇子長到十歲時,大臣們開始按捺不住,紛紛上奏請景昭帝立太子。
不過景昭帝以元後未生下孩子,萬一生下了嫡子就亂套了,還有他當時也才二十多歲為由拒絕了。
他的理由確實唬住了大臣們,在宮女所出的大皇子和正宮皇后所出的嫡子中,雖然祖宗規定有立嫡立長之說,但他們更傾向於立嫡的。
還有就是,皇帝和皇后確實都還年輕,皇后完全有可能生下嫡子。
這事便拖了下來,誰知後來元後不僅沒有生下一兒半女,還薨了。
於是立儲之事又被提起,景昭帝還是拖著。
後來景昭帝冊立了繼後,也就是現在的沈皇后。
等沈皇后生下了生下十五皇子後,大臣們就又開始上書請皇帝立沈皇后所出的嫡子為太子了。
不過那時的景昭帝很喜歡三皇子蕭豐燁,又遲遲不肯立十五皇子為太子了。
這次景昭帝給出的理由是十五皇子年幼,等長大一些。
總之一個字,就是拖。
可能是因為二皇子夭折了的先例,這些年來,大臣們雖時不時還是會上書請立太子,但也消停了許多,並未像以前那樣瘋狂上書了。
當然,這也跟皇帝這些年來不斷罷免那些大臣,或者直接把他們趕到舊都養老有關。
鑑於景昭帝的這個態度,朝中大臣分成了兩派。
一派支持三皇子蕭豐燁,另一派則支持正宮嫡出的十五皇子蕭豐瑞。
容青玹沒有像上次一樣,直接把奏章呈送到景昭帝的御案上,而是走了通政司。
這樣一來,她的這兩封奏疏送上去,一日內就滿朝皆知了。
絕大多數朝臣對她的態度是佩服,還有就是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