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青玹的上書是一個信號,而且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是祖宗規矩在,三皇子的支持者本就不多。
所以她的觀點本身也是受眾多大臣支持的一方,也就讓更多的人願意站在支持十五皇子的隊伍中。
當然也有許多原本支持三皇子的大臣們敏銳地嗅出了不對勁,然後悄悄更換了隊伍。
所以容青玹的奏疏上去後朝野轟動,然後就引發了一個牆倒眾人推的效應,
接下來大臣們類似的上書,彈劾三皇子以及季貴妃娘家人的奏疏就如雨後春筍一般,源源不斷地冒出來。
景昭帝一開始還壓著不理,季貴妃也不斷吹著枕頭風,眼淚和撒嬌等手段一齊上。
不過九月黃河在邳州,高郵等地決口後,連淮河也決口,景昭帝終於忍無可忍了,下令徹查負責漕運與河道的官員。
上京在北方,每年的糧食都靠漕運從南方通過大運河北上。
問題是漕運其中有一段是要靠老天爺吃飯的,也是說這一段的黃河也是被當做了運河,而黃河又極具不確定性。
漕運與河道的官職向來是個大肥差,其中大多數官員都是三皇子極其母族一系的。
徹查的結果是,黃河的河道水位因河底淤泥河沙堆積越來越高,防水的堤壩也築得越來越高,問題是其間貪贓成風,偷工減料,導致了此次的大規模決口。
禍不單行的是,不久後碭山也決口了,黃河之水南流,江淮地區的百姓們受災嚴重,朝廷發放給災民的賑災物資竟還被官員層層盤剝。
徹查之下有許多三皇子一系的官員受到懲處,景昭帝得知蕭豐燁在其中斂財超過百萬兩白銀,而這些銀子只是為了供他揮霍,或者用來收買人心,從此對他寒了心。
這歷時幾個月的風波,容青玹看似在翰林院好好地修她的書,卻暗中出了不少力。
她可以說是這一切的組織者,從搜羅證據,到彈劾徹查都有她的運作。
到了十二月中旬,季貴妃兄長的一封上書,徹底觸怒了景昭帝。
她那個任漕運總督的愚蠢大哥,竟上書提議讓黃河改道向南。
要知道,讓黃河向南,那可是會影響蕭家祖墓的氣運,也就是說會影響整個皇族氣運的。
景昭帝即使再寵季貴妃,也容不得這樣的事發生。
龍顏大怒的結果是,季貴妃被打入冷宮,季家全族抄家流放充軍一條龍。
同時三皇子蕭豐燁被責令就藩,還被踢去了一個十分貧瘠的封地。
也就是說蕭豐燁今生除非造反,是再無登上皇位的可能了。
而容青玹會防著他,也絕不會給他任何造反的機會。
阿檸從上次容青玹助她弄清身世,回歸原生家庭,就清楚容青玹是個心思縝密,行事果決的人。
距容青玹上書後,沈泱泱又回沈家哭訴過幾次,阿檸隱隱知道三皇子一系處境越來越慘,都跟容青玹脫不了關系。
阿檸心裡知道,容青玹這樣做都是因為她。